第259章 要不忽悠一些去?-《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他在想着,朱标那边却开始说话道:“一凡说他要是死了,就烧成灰撒大江大河去,这不是挫骨扬灰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随后,他看到朱元璋没有其他吩咐,只是自己在想着事情,他便告退了。

    总的来说,玻璃厂远超他们所想象地赚钱。

    ………………

    说到这里,他就沉默了。

    帝王陵寝,虽然历朝历代都会加以保护,但是,盗墓的事情,也真是存在的。一个王朝的落幕,没有了护陵的,很难不被盗墓贼光顾。

    朱元璋想到这里,不由得又揉了揉脑门。今日里,被张一凡一说,脑子真得是受累了。

    因此,对于张一凡所说得可能性,哪怕那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他也是非常介意的。

    他的那一套儒家崇君思想,只能局限于国内。如果国内只有这么一套,而国外有出现如同大女婿一样的天才,那是真得会危险的。

    这时候的南美洲,殖民者应该都还没去,还都是印第安人的时代吧!

    要不,怂恿几个王爷过去,至少印第安人看着也长得差不多,不像西夷那样大的区别。教化他们,也是教化世人,同样是儒家的信念之一,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军事更是他最为擅长的了。不说别的,就只是张一凡改良的那种火药,加上新式火炮和火枪,这个威力有多大,对于以前明军的冲击会有多强,他可是一清二楚的,心中非常明白。

    一想到自己的遗体,以后会被那些盗墓的折腾,还有钱财之类被盗走,朱元璋自然是不情愿的。但是,这种事情真摆出来说,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头疼,真得头疼!

    至于张一凡所说,把自己挫骨扬灰了,他还是没考虑的。

    张一凡看到,首先便拿了一根细棍看,这就是他要求的水银温度计了。

    张一凡听了,知道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便一边看,一边回答道:“这些以后都是教学用具,不能当奢侈品卖的,微利便可。另外,还要想法子继续改进,也要想法子降低成本。我的新学中,这些玻璃器皿可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朱元璋从一个乞丐最终成为开国皇帝,肯定不会轻视任何人,要不然,他也走不到今天。

    其他事情暂时不论,可这个事情既然有决定了,就必须要先做起来。毕竟颁布全国,然后也要给全国学子一个学习的时间。

    再一个,张一凡还说了,死后原知万事空的道理,还有民心演变影响对王朝的重要性。如此种种,朱元璋就算不可能接受挫骨扬灰,但是活人殉葬的事情,确实是受到影响了。

    帝王陵寝的修建,一般都是在帝王刚登基的时候就会开始营造,可以说,是一件非常耗时,耗财力的大工程。

    想到这,朱元璋又想起张一凡临走之前的提议。他说,他的新学类似实学,以格物为主以为人之所用;思想上,其实也还是需要儒学,或者说诸子百家的学说来引导。

    说着,他便打开了他带来的一个大盒子,送到了张一凡的面前,顺便还掀开了盖子。

    是负责玻璃厂的郑敬学,带着一堆账册给张一凡汇报玻璃厂的情况。

    更不用说,大女婿还预言了那种烧水的东西,迟早有一天会代替畜力。如果变出一个铁皮包裹的车子,而这个车子又用那东西驱动,里面有火枪火炮的,那还怎么打?

    这种东西的出现,有可能性么?至少从大女婿的展望来说,从他目前所在教学的内容来说,确实是有可能性的。

    朱标听到他爹的话,感觉有点不好说,在想了一下之后,他才回答道:“儿臣平日里有听一凡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可以是各个方面。比如说,我们中原王朝和草原蛮族,一旦在军事上落后,就会被他们侵占中原。或者中原王朝的朝政腐败,而蛮族却能做到政清廉明,赏罚分明,那也会被他们入侵中原。而中原之富饶,始终又是四夷所惦记。因此,儿臣以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说到这里,他也有点头疼。不管是物理实验还是化学实验,除了玻璃之外,还有橡胶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温度计,肯定还有改进的空间,但是大概上,应该也能用了。

    朱标能看出来,他父皇是又在认真思考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