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来,问题不仅仅出在运输路线上……”她低声自语,目光落在手中的瓷片上,陷入沉思。 周围的工匠们也围了上来,他们看着破碎的瓷器,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林大人,这…这瓷器太娇贵了,稍有不慎就会破损……”钱师傅叹息道,“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包装的,也没什么好办法……” 林诗雅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没有好办法,我们就创造好办法!” 她环视众人,语气铿锵有力,“我就不信,我们泱泱大国,连一个瓷器的包装都解决不了!” “可是……”钱师傅还想说什么,却被林诗雅打断了。 “没有可是!”林诗雅语气坚定,“明天,我请各位工匠师傅到府衙一聚,我们共同商议新的包装方案!”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就不信,我们集思广益,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夜幕降临,林府书房的灯火依旧通明。 林诗雅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几张图纸,眉头紧锁。 她正在思考如何改进瓷器的包装,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大人,宫里来人了。”侍卫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林诗雅放下手中的图纸,起身走到门口,打开房门。 “何事?” “皇上召您进宫议事。”侍卫恭敬地答道。 林诗雅心中一凛,“难道是……” 翌日,林府大厅内,聚集了各路工匠师傅。 林诗雅将瓷器运输的难题和自己的初步构想和盘托出。 她提议采用多层嵌套的木箱,并在箱内填充柔软的缓冲材料。 工匠们纷纷发表意见,有人提出用丝绸做填充物,有人建议用晒干的海藻,还有人想到了用动物皮毛。 钱师傅,这位起初抵制新技术的老师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人,老朽觉得,单靠填充物恐怕不够,还需要在木箱的结构上下功夫。” 他走到一张桌子前,拿起木板和工具,开始演示,“如果在木箱的四个角加上支架,就能更好地分散压力,减少瓷器之间的碰撞。” 林诗雅眼前一亮,钱师傅的建议给了她新的启发。 她立刻让人取来纸笔,将钱师傅的设计理念记录下来。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改进,他们最终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包装方式:用多层薄木板制成的嵌套木箱,内层填充晒干的海藻和动物皮毛,并在木箱的四个角加上支架,有效地保护了瓷器,大大降低了破损率。 当第一批采用新型包装的瓷器安全抵达目的地时,码头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工匠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奇迹。 林诗雅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是夜,林诗雅被召入宫。 御书房内,慕容复正批阅奏折,见她进来,放下手中的笔,温和一笑:“诗雅,朕听闻你解决了瓷器运输的难题,做得很好。” “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林诗雅谦虚地回答。 慕容复走到她身边,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她,“朕知道你为了此事费尽心思,辛苦你了。”他拿起桌上的一份奏折递给她,“这是关于瓷器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的奏折,你看看有何建议。” 林诗雅接过奏折,翻阅起来。 慕容复则走到一旁,拿起一把古琴,轻轻拨弄琴弦。 悠扬的琴声在御书房内回荡,如同涓涓细流,抚慰着林诗雅的心灵。 她看着奏折上的内容,思绪飞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