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干谒[下]-《汉生指南》
第(2/3)页
张超见他心情不好,就带他去太学散心,走在绿树荫荫的太学里,到处都是年轻的诸生,或者读书,或者用宿舍外的灶台做饭,或者争论某个问题,张涵的心情也放松下来,似乎又回到了前生,回到大学那段轻松愉快的日子里。
“经过顺帝年间的扩建,太学现在有房240栋,1850间,拥有学生三万人,博士14名……走,我带你去讲堂看看……呃,今天是马谏议讲学,讲堂坐满了……”
十丈长、三丈宽的讲堂里,密密麻麻挤进去几百人,连门口站的都是人,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张超干笑了两声,决定直奔主题——那个地方,张涵肯定会喜欢。
在太学的东侧,张超领着张涵来到了目的地——《熹平石经》。
熹平四年(175年),蔡邕等人上奏要求正定《六经》文字。随后,蔡邕把《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礼记》、《论语》七种正定后的经文,亲自书丹在46块石碑上。这就是天下闻名的《熹平石经》。石碑初立的时候,前去观视、摹写士子们的车乘每日都有一千多辆,填满大街小巷。就是现在,每天来抄经的人,也会有一两百人之多。
高大的石碑高丈余,宽四尺,上有瓦屋防雨,河南太守还派了来士卒看守,张涵全然没有注意,看着蔡邕的八分隶书,两眼放光。几年不见,蔡议郎的书法又进步了……
苦练了十几年书法后,张涵对书法有种由衷的喜爱。张涵一直看到夕阳西下,再也无法看清楚,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住所。
“你就是张伯润了?”
老者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但温和慈善的笑容,使他看起来和蔼多了,只是尖锐怪异的嗓音,说明了他的身份。
“正是晚辈”
张涵正容朗声答道。老者笑的再温和,张涵也不敢有半点不敬,这可是十常侍里的头号大BOSS,驺县张氏的保护伞,杀人不眨眼的大宦官。张让的眼神令张涵不由自主想起了张昭,那种一眼望去,一览无余的感觉,对被览者来说,真是太难受了。就像针尖在身上轻轻划过,说不出的难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