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二事[下]-《汉生指南》
第(2/3)页
雒阳人在耻笑宣司空的同时,也深深的记住了那“举世无双”的五色玉瓶。
当然,与桓帝的希望不相符,雒阳人在肯定塞内加真实的同时,也不忘记嘲笑去年那批大秦使者的虚假。居然拿“象牙、犀角、瑇瑁”这些东西充数,难道以为大汉人不知道这些是哪里出产,真是笑话。
然而,这还真是个笑话。前一批大秦使者阿利克是假的,这一批大秦使者塞内加也是假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大秦商人谋划,后者则是大汉不法之徒主使。
这个‘不法之徒’,就是项让项公礼。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张昭在延熹七年(164年)得到天书后,按图索骥,陆续成功制成了绿矾油、蜡烛、肥皂和水车。在年初试种的小麦丰收后,张昭对天书已是深信不疑。
张昭在整个天书里最重视水车,水车可以公开拿出来使用,又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荒地每亩不过百钱,而水浇地每亩价值数千钱,水车的作用就是这么大。
这是一个机会,可要把机会变成财富,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张家的财产,十有八九都是不动产,一时拿不出太多的钱财。为了能在短期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张昭就想到了明月珠。
明月珠能与和氏璧相提并论,怎么也卖能个几万万钱。可是,明月珠太有名了,惹人注目,想要妥善地卖出去,就需要一个隐密的渠道。为了保密起见,建立这个渠道,只能委托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单独去做。
这就意味着,明月珠会单独掌握在此人手里。这个人选可就难以确定了。在亿万的财富面前,张昭也不敢说,谁是绝对可信的。
最后,还是项让就主动请缨,才解决了这个难题。张昭对项让是信任的。项让那时都六十一了,在这把年纪,家人比钱财重要。
于是,项让就只身一人,改头换面,遍历了大半个大汉国,苦心经营了三年之久,终于准备就绪。结果,张昭这头却出了岔子,“明月珠”没能造出来。
张涵当初给玻璃起名“明月珠”,是有他的盘算的。不过,张涵前生读书一目十行,看到明月珠的资料时,只当是看故事了,哪儿想到会有今日。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明月珠是夜明珠。
所以,玻璃弹珠倒是造成功了,明月珠嚒,嘿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