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智能手表(一更-《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


    第(2/3)页

    两人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相视一笑,共同转头看向面前正在实验中的液晶。

    液晶显示器的其中一个优点就是体积小、重量轻,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耗能少。

    若是能用在电视机上,想必他们自己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又能更进一步。

    除了电视机,液晶显示器还有很多用处,比如计算机。

    目前的“大屁股”台式计算机用的也是显像管显示器,若是换成液晶的,既轻薄,又省电,或许,笔记本电脑很快就会问世了。

    孟秋将这件事记下,打算晚上给计算机所的薛教授写信聊聊。

    她迫不及待地想用上笔记本电脑了。

    从郭教授实验室出来,孟秋又去了张教授实验室。

    处理器也是智能手表中的一个关键部件,或者说核心部件。

    在孟秋的前世,智能手表几经发展,功能已经很强大了,比如说通讯。他们现在当然没办法做到,孟秋的要求也不高,能够显示时间、输出身体数据、进行简单的页面交互。

    张教授没好气道:“你这还叫要求不高?”

    是,他们国家最新的处理器已经发展到了32位,但放在计算机上,和放到一块橡皮大小的手表上,能一样吗?

    孟秋道:“咱们要求的功能,和计算机相比,那不是也简单多了吗?”

    张教授不想搭理她。

    小孟一回来就把他们使唤得团团转,偏偏他每次都拒绝不了小孟的诱惑。

    比如这次,小孟就说:“手表处理器要是成功了,未来是不是有可能将计算机上的大部分功能挪到一个更小的机器上。”

    小孟找他聊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话还没出口,想到了计算器,为什么不可能?计算器不就是把计算机的计算功能放进去了吗?

    计算器使用的只是最简单的微处理器,如果换成更加复杂的处理器,增加其他功能,是不是也能实现?

    孟秋表示,没错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张教授就被她忽悠来帮忙搞智能手表的处理器了。

    想法很美好,真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张教授道:“首先,目前在同一个周期内,只能执行一条指令,数据的交换速度方面……”

    孟秋一心多用,一边翻看实验记录,一边听他说,一边思考:“或许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连续传输,指定起始地址和……”

    “你是说……”

    “是的,不用每次传输,都要重新发送地址,提高传输效率,减轻处理器的压力……”

    张教授的手有规律地拍在桌子上,这是他思考时习惯性的动作。他张口喊道:“老施,你过来一下。”

    一个两鬓斑白的男同志走过来,张教授道:“老施,来,咱们一起听听。”

    老施脸上没什么情绪,沉默寡言,存在感很低,在孟秋和张教授激烈讨论时,他只是默默地听着,孟秋差点忘了还有一个人。

    讨论完,老施继续回去工作,全程未发一言。

    孟秋小声问张教授:“他是不是那位施同志?”

    “是。”张教授点点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在学校时,他是我们那一届的风云人物,能言善辩,锋芒毕露。”

    孟秋看着现在的他,完全想象不出来张教授口中的那个风云人物是何等风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