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宋江的做法,是为了“赢取最多的谈判砝码”;孙悟空的做法,是“造反”,但这两种行为,在方法上,都使用了暴力,都对现知府的统治地位有比较强的破坏性,都使现政府负担了比较高的成本。 最主要的是,只有“暴力”,才有机会使主流社会认识到了他们的能力,才有可能把他们当作对手。 这个是历史经验。 再反观六耳猕猴的行为,我们就可以笑他愚蠢了,哦,不对,是更接近迂腐。他甘愿舍弃个人的名字,采用对社会、对他人伤害最小的办法,希望以此达到个人的理想,而且他的理想也不是很大,无非是成为“南赡部洲人”之“主”,也就是做“人皇”,这个理想,与“玉帝”的统治并没有利害冲突;他更没有想对抗佛教,对抗如来,恰恰相反,他要去取经,说明他默认了佛教至高无上的道德地位;他没有打死唐僧,说明他尊重唐僧生存权这一基本人权。总之,他谁都没想得罪,即使不得不得罪,也没有做绝、做透,很留了些余地。可他的结果呢,是被前造反头子孙悟空给一棒打死了,罪名也是孙悟空宣判的,是“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这真是很滑稽的事情,比起这位执法者多年前的“闹阴间”、“闹龙宫”、“闹天宫”比,这点罪名算什么,比起那些终年杀人,以人肉为口粮,却背景颇深的其他众多妖怪来,这点罪名有算什么,而如来呢,也无非是“道声:“善哉,善哉!””罢了,此所谓口头警告,悟空也自知,这是没有关系的。六耳猕猴终于没有能够走上正道,还落了个悲惨下场,与他背后没有人“罩”是有关系的;与他对如来这一“正道”最高“护法”的低估是有关系的,但这都不是致命的,他真正的错误,是他用错了方法,象他这样的人,只想着做“好人”是不够的,在做“好人”之前,至少要做成一个出名的“坏人”,做一个让所有“好人”都害怕的坏人,要知道,主流社会可能接纳他的理由,不是因为他“好”,而是他足够“坏”,至少,“坏”是必须让我支付成本的,而“好”,却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 说起来他还是有向佛之心的,六耳猕猴比悟空要有灵性,大家想一想,以六耳猕猴的身手何必要假冒悟空?!因为它一心向佛!六耳猕猴的身手与悟空旗鼓相当!甚至比悟空还多一项本领那就是知前后!我想六耳猕猴当时假扮悟空时,已经知道结果了,但它还想试一试与命运抗挣! 以六耳猕猴的本事可以在魔道称的上是魔帝与玉皇大帝抗挣!但它不想与天斗! 有人说六耳猕猴只是嫉妒孙悟空运气,不过我想不是!六耳猕猴的本事不亚于悟空在三界混出个名堂不是什么难事,它不加入魔道也可以效力天庭!玉皇大帝一定会好好拉拢六耳猕猴的,到时一孙悟空平起平坐不算是什么难事了。但它还是假扮了悟空!这一点就不难证明六耳猕猴有一颗向佛之心。为什么孙悟空不能让六耳猕猴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呢?四大灵猴一见面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