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凭君话语长见识-《三国兴汉传》
第(2/3)页
想到左膀右臂,肖七不禁问道:“崔先生可是说的是主帅身边的军师这样的智谋人士?”
崔钧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一个好的主帅,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智慧,军师等出谋划策人才只是辅助人才中的其中之一,我刚才已经说过钱粮油盐、后勤运输之事,也是要有专门的人才去管理的。”
肖七这才大悟。沉默良久,仔细印证这话之后,肖七又问道:“崔先生,这些都有了之后呢?”
崔钧道:“士卒是由军队里的中下层军官直接统领的,短兵相接时,士卒能爆发的战斗力如何?就与这些中下层军官校尉、都尉、军司马、百人长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了。”
肖七道:“愿闻其详。”
崔钧道:“首先,这些军队里的中下层军官平时为人必须公正、严明、勤正。士卒立功是由带兵的校尉、都尉、军司马、百人长直接负责,如果他们办事不公正,赏罚不明,军纪不严,士卒就不会心悦诚服,战斗时难免心存侥幸,首尾狐疑,那样怎么能爆发出士卒们最大的战斗力,激发出他们最大的潜力。另外就是军官们必须勤于职责,每天的点名操练,都必须亲自动手,每天的军营事务必须当天处理完成。治军如同治民,军官们要有处理纷争,协调关系,团结士卒的能力。”
肖七心想,“难怪穿越前自己在大雪时的那一个月的军训,那些军官在操练同学们的闲暇时间,总会穿插一些小游戏,或组织一些军歌比赛的活动,原来是为了让同学们体会到集体的作用,体会到一支‘军队’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的关系。看来古今之兵,原理同一啊。”
崔钧还在继续说道:“只有士卒团结了,带兵的长官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时,士卒们才会如臂所指,为你所用。军官们冲锋在前,这又需要带兵的长官身强体壮,孔武有力。否则,军官们一触即垮,士卒那还会有决死之心。虽然如此,当军营中的中下层军官尽是武勇之辈,也是要不得的。”
这岂非自相矛盾,哪里说得过去?肖七不禁皱眉问道:“崔先生,那做统率作用的军官们在前面没有强大的实力,又怎么能带动士卒?”
崔钧道:“不下,你这是断章取义了,我说的是一营军官不能尽是武勇之辈。你想想看,一支五百人的队伍,由一个都尉统领,手下两名军司马,五个百人长,五十个什长。那么这五十八人就是这五百人的主心骨,是他们的灵魂、头脑。一般的短兵相接,冲锋,伏击,自有主帅在上作定作战计划、步聚,可真正领导每五百士卒作战的就是这下面的五十八人,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临阵时,敌军的弱点在哪里?破绽在哪里?哪一处容易被击破?什么时候进攻最好?什么时候抱团坚守最好?是集中全部力量进攻?还是虚张旗鼓?还是游弋分割?什么时候撤退?什么时候伏击?这就需要这一营士卒中的长官们相机而动,做出临时决定。那么你想想,等到请示主帅后,那战机还存在么?还是不变的么?那要抓住这临时的战机,这五十八人中要不要有达于事理富有谋略的人存在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