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她和她的孩子-《假太子替身》
第(2/3)页
容铮不禁摇了摇头,她是有想过在两家找一个优秀的子嗣,但从来没有只在一家里找。
容铮还盯上了慕容祁,结果这小子迟迟不想成亲,后院有个姑娘给他生了女儿,她上个月才给孩子赐了个封号叫永宁君主,之后,慕容祁就宣布不再立嗣。还提前跟她打招呼以后他死了,穆亲王的爵号就收回去吧。
容铮知道他有了心结,也是处于为了保护女儿,保护家人才这么做的。因为朝廷里还有不少的豺狼虎豹盯着他这位先皇爱子的身份,时时刻刻都觉得他的子嗣会继承她的大统。
她也确实想过,可惜这九弟的决心让她不得不另选他人。
容铮面对这么多事务当中,最关心的还是水利渠道灌溉,修路这些大项目。
她让底下的官员去调查两林地区,还有镇口城附近,十三城八地,河间府,南镜,南海关,甚至南北中心府等地路修的怎么样了?
现在她已经不用担心大部分人温饱问题,因为分配已经解决了,官宦豪强的利益也被她暂时监控圈禁在某个范围。
最重要的是她现在十分反感垄断,所以她暗地里培养暗阁成员跳动各个势力,让他们为了利益自己主动打破垄断,这样豪强们无法团结,她的统治会更顺利,百姓们也因此能过上好日子。起码不用再返回那种岁大瑾,人相食的年代,哪怕饥荒也不会吃人的时代。
因为现在生产力比之前提高了数十倍,虽然还没有现代那么高的效率,但对盛燕这三十八个省府,一亿五千人口来说已经足够自产自销了。
还有盈余卖给国外交换更多的资源。
容铮还将司农部每年研发的优良稻谷一亩一亩地试验,如果新稻谷产量比之前的高,很快这些新稻谷就能代替旧稻谷了。
稻谷的优良种植问题是永远需要进步的。
容铮引进的那批白皮猪经过三年的培育,现在白皮猪已经进入每家每户去了,容铮也开放了私有制,允许农家商家自行养殖,只需要负责交税给当地官府就可以了。
当然还有少渠人口问题。
当容铮以为少民的数量不会超过一百万人时,舆地和卫地的少民都聚集在少渠时,已经达到了二百万人高峰时,容铮终于意识到少民可能引发的潜在危机。如果少民的人口比例多过燕民,再加上少民还抱有原始习俗,不如燕民那般开花,很有可能会互相影响蛮夷化。
会成为她教育史上的一个差生。
于是,她主动划分少渠分布势力,将大量的辽民迁移进少民地区,让五百万辽民影响少民。
辽民刚破了国不久,不少部落贵族想重返巅峰,建立新辽国,这个决定被容铮拒绝了。
容铮还利用辽民信仰破裂时,将燕民加进去调和重建他们的信仰,无论最后怎么样,辽民吸收了中原文化本身就就是中原的一份子,由他们来直接教化少民是最合适不过了。
毕竟少民刚刚翻身,几乎没文化认知的大部分人,他们开始认为很多事情是需要武力解决的,这个时候他们只要碰到比自己强的辽民,就知道什么事情不是都能以硬碰硬能解决的。
她甚至还让燕来王慕容甫的女儿来当辽区的郡主,自此辽国就变成了慕容甫女儿的管辖的领地。
李琴为此也是发愁了,她还是希望女儿能无忧无虑地生活,而不是跟她一样做个操心的命。
慕容甫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盛燕国皇室除了堂姐这么厉害的皇帝,也应该出一个很厉害的郡主才行。
反正现在女子都能进朝为官了,他的女儿为什么不可以?
盛燕开年第二年,燕国完成了两林到江淮地区的轨道车,促进了两林受江淮文化影响,一度开通了南方文坛上的辉煌。
与此同时,两林地区的受教育程度比盛燕各地高。两林地区也摆脱了野蛮子的身份,加入了读书的大家庭。虽说后世两林地区还是那么闹腾,但多数人的观念还是以自己为盛燕先民自称的。
镇口城打通了河间府的垄断通道,成为了北方又一个食品仓,现在镇口城虽说不生产粮食,但镇口城产糖和种植中药等等,成为了中端的领军人。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养老城。
凡是告老还乡的,有身份有钱的都喜欢在这里定居,因为镇口城附近有个桃花县,桃花县附近有六个大县分别生产不同生活用品。
甚至十三城八地也成为了有名的子弟乡,新燕军的老家。
其中最大改变的就是南海关了,从前燕国只掌管了一半,现在舆国卫国的地方都属于燕国了,属于南海关从十八个国路口变成了三十六海东南各国的海口,光是收过路费就足够军费了。
更别说南海关还是夺命观音的诞生地,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南海关都会聚集一帮崇拜观音的年轻人拜祭那个长生碑。
南海关内陆也打造了一个海城,成为了和内地中转站,负责全国各地的运输通道。
现在容铮成立的海军部,以常子龙和赵思齐为文武元帅,再持续添加了三万水军,现在水军各个地方都有。
疍家兵海家兵不少草根军官得到容铮的重视,有机会帮忙参与建设燕国海军,因此海家和疍家的垄断被这些草根军官给打破了,海家与疍家也一度呈现衰落的迹象。
现在水军成立后,帆船工厂也在大燕十个省府木材多的地方开始建造,从前容铮都是招修路工来解决交通还有民生问题,现在她制定的造船计划也解决了这十个省府的民生。只要这些百姓造船有工作,基本生计是没问题的。
再加上帆船造好后运输到各个运河,大海,帆船从海外贸易得到盈利再反哺底层民众,和陆地修路几乎差不多了。
很快再过半个月,研究了一年多的铁轮船也诞世了。
原本很多人认为铁船会沉,所以不如木船好,结果铁轮船的诞生打破了所有人的认知。
铁轮船不仅能浮在海上,还能载更多人,而且遇到海盗都不用火炮,直接都给海盗撞散了就胜利了。
铁轮船诞生还是用的半水蒸气,半人力控制。
每次容铮看见铁轮船就很想将图画下来送到工部,但头疼告诉她,她应该让这个时代的人自己去解决,自己去创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从骨子里去热爱去钻研工业技术。
容铮坐了一圈轮船回来后,她不断叹气,千秋燕见她郁闷的样子,她特地提醒她:“你的三年小计划,五年计划,十年大计划已经实现了第一步,接下来应该是往五年标准去发展吧。”
“你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燕国,八千万百姓的明主,而是盛燕一亿多人口的神玄女皇。”
容铮只好放弃纠结,她点点头道:“燕儿,除此之外,你还得等我做完其他事情,才能和你一起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二十年前的事情。
千秋燕不知道她有没有做好准备,但这是她们要共同面对的一天,无论最后结果会变成什么样,她都相信容铮。
正如当初她第一次见她那样,她就知道这个人有足够的实力无惧于风雨。
之后两人从铁轮船下来一起去其他地方游玩。
与此同时民间各处已经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公塾,学院读书声郎朗,街道上因为交通方便涌来不同地方的人,生意也非常好,每个努力的百姓都拿到了自己劳动辛苦得来的收获。
现在已经没有官差和街头混混索要保护费,虽说人多了,治安事件也比以前多了不少,但官差们每个人都十分负责抓到人,没抓到也不会允许这种事的发生。
街道上的女子多了起来,路上走路偶尔遇到几个咸猪手也会得到保护,甚至有女衙役主动缉拿这些不规矩的人。
街道办有民事时,只要找女衙役妇女街办,很多都能得到处理,百姓们都为此赞不绝口,对女性的保护和尊重也日渐上升。
读书人们也没有从前那般迂腐,新旧思想交替下的时代,哪怕偶尔会遇到一些针对性的政治事件,但总算是相安无事地渡过了。
各地协调治安,上面督察,中间打通渠道,让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百姓们也对朝廷产生了信任。
而万国使者来到盛燕还有过相关调查,调查盛燕以来的二年,盛燕创收多少?
盛燕创收粮食接近千万吨,土豆更是万吨,土豆和红薯更是从之前的燕人的主食变成了副主食,现在穷一点的地方可能拿土豆做主食。
基本上都已经处于温饱了。
而盛燕去年的新生儿数量都有十万人,面对这个亿人级别的超级大国,海外各国争相写书写自己在盛燕经历的盛世,哪怕才二年就已经发展到世界上国度都望尘莫及的地步。
盛燕在这个时候国力更是世界第一。
盛燕的时代也还在持续。
燕国自从仗打完后,北岛水师基本已经回到自己的位置。
马奇汕更是找到了杨忠义和千秋拓,两人看见了几十年不见的朋友马奇汕,大家的心情都非常复杂。
杨忠义更是感伤起来,感伤自己没能阻止江王。
否则,江王也不会死。
还有杨忠义到现在都想不通,江王为何篡位,想着宫变取代陛下?
难道他已经忘记自己的兄长了吗?
不仅仅是杨忠义纠结,千秋拓在当时更是在现场,他叹气道:“我曾经想都是沈汝兰那个女人的错,后来我发现先文帝在江王身上留有遗诏,我才知道,江王不过是在等候时机。若是容王殿下活着,他也许不会拿出来,但容王殿下不在了,他也就没有顾虑了。”
“哪怕殿下生前一直提醒他,不是自己的东西别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