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彭于初挂了电话,嘘口气,正打算埋头工作,可办公室的门却被推开了。 “乔老太太?……”彭于初嗖一声从位置上坐起来,心里暗叫不好! 任佩茵站在门口,寒着一张脸,死死盯住彭于初。 “你们一个个,越发能耐了。瞒着我,要瞒到什么时候?” 彭于初赶紧走过去替老太太挪凳子:“看您这话说得,我能有什么事瞒着您?” 任佩茵冷哼一声:“你们瞒着我的事还少?刚才你是在跟安明打电话吧?” 彭于初一听这话就知道老太太要来探他的口风,于是准备敷衍打哈哈,将凳子又往前挪了一点,挪到老太太面前:“您先坐,我去给您泡杯茶。” “不用忙,回来!我就问你,你刚才是不是在跟安明讲电话!” 彭于初拿着玻璃杯站在饮水机前面,苦着笑脸,只能说实话:“是,工作上的事,乔总在北京谈项目,我这几天在公司也忙得很,这不刚跟他联系上嘛,年底事情特别多,经销商,采购商,渠道那边,一摞子的问题……” 彭于初尽量扯皮。 可是任佩茵岂是这么好糊弄的,也不揭穿他,就看着他东扯西扯,自己慢悠悠地坐到了椅子上,半饷,才说:“于初啊,你跟了安明多少年了?” “……”彭于初顿了顿,“满打满算,应该有20年了吧。” “20年,时间不短了,安明办厂子之前你们就认识了,对吧?” “对,那时候还不熟,因为偶然机会喝过一次酒。” “是,我记得呢,后来你还来我家喝过,说我烧的菜好吃!那时候安明的厂子批文还没下来,一无所有,为什么你愿意跟着他干?” 彭于初轻轻舒口气,眼神飘向窗外。 到明年夏天,彭于初就要50大寿了。 半个世纪,大半世人生。 他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但乔安明是他唯一佩服的一个。 那时候乔安明还叫他彭大哥。 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他说他要办药厂,那时候这想法简直天方夜谭,酒桌上所有人都笑他。 彭于初那天可能是喝多了,随口便支持了一下,结果乔安明便当真了,隔天找到他,鼓动彭于初跟他一起干! 彭于初清醒之后也知道办药厂基本实现不了,于是苦口婆心地劝他。 “办什么厂子啊,这东西都在政府手里,我们一个小老百姓去搅合什么劲?” 可乔安明不信邪。 “药企早就私有化,但国内私人药企存在诸多问题,药品单一,生产规模小,缺乏新药研发能力。而且现在医疗制度改革深入推广,就光这一点,我也得拼一拼!” 乔安明说得信心满满,但彭于初不可能为他这几句空话所打动。 只是说到最后,乔安明抽了一口烟,回头看着他:“我知道你们都觉得我不可能办药厂,但人生总该有点意外和不确定,反正还年轻,输了,重头再开始,赢了,一马平川!” 那时候乔安明不过才23岁,穿着的确良的衬衣,蹲在彭于初院门口的台阶上说这句话。 学识,胆量,设想得极度美丽的未来,都比不上“年轻”两个字。 因为年轻,未来无限可能! 可能会输得很惨,但没关系,有大把时间可以站起来从来。 赢了,便如乔安明所言,一马平川! 最后彭于初被“一马平川”这几个字打动,开始跟着乔安明干! 现在老太太问他为什么当初愿意跟着一无所有的乔安明,他回头深望一眼,说:“我知道他选的路很难,但他有狠劲,这点就够了!” 任佩茵很满意地点头。 “安明刚起步的时候确实很难,但是好歹有你在旁边帮衬着,后来公司越做越大,他也一直记得你。”老太太说完,从椅子上坐起来,声调变得舒缓:“于初啊,安明对你不差,我也一直把你当我半个儿子,记得安明跟顾澜结婚的时候你还来喝喜酒,对不对?” 彭于初点头,他知道老太太此行的目的。 “您问吧,您想知道什么事?” “关于孩子,我这几天打安明的电话,他一个字都不肯说,所以我想来问问你,孩子怎么样了?还有,刚才我听你在电话里好像说孩子烫伤了,怎么回事?……” 杜箬上午去车站买票。 她这次离开,完全是临时计划,就跟逃难一样,没有通知任何人。 只隔夜给杜良兴打了一个电话,连郑小冉和莫佑庭都不知道。 她打算等回了宣城安顿好再告诉他们,以免夜长梦多,到时又走不了。 莫佑庭的脾气她领教过好几回,若是被他知道她要离开,肯定又少不了一番闹腾。 关于离婚手续,也只能再耽搁一段时间了,等她回了宣城全部料理好了,她再抽时间回趟桐城。 这是杜箬的计划,虽然有些仓促,但各方面她都考虑进去了,就连行李她都已经打包好让快件公司拖走,只留了火车上她和了了要用的必需品。 火车票是当天晚上的,卧铺,直达特快,到宣城是隔天早晨。 杜箬一心想着赶紧离开,一刻也不想再多留。 出车站之后杜箬又去附近的取款机取了一些现金放在身上,刚走出自助银行,杜箬便接到了丁阿姨的电话。 她心里有不详的预感,仿佛那天了了被烫伤时的感觉。 “丁阿姨,怎么了?”杜箬忐忑不安地问。 丁阿姨气息平定:“没什么事,了了被他奶奶接走了,所以我就打个电话让你安心点买票,别这么着急… ” “奶奶?什么奶奶?” “了了的奶奶啊,老太太排场真足,奥迪车,还随身带着佣人和司机,……一见到了了就又抱又亲…” 杜箬几乎是踉跄着跑出银行,一口气跑到马路上,可是车流来往,她站在那里完全没了方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