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汉版圆桌会议-《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2/3)页
例如,假如进来的是刺客,坐在主位的人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刺客,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作出反应,逃避风险。除了邓芝外,其他人都对诸葛亮的这番解释很认同,他们都同意将面对大门口的位置设为主位,并默认为是皇帝的宝座。
邓芝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他认为,皇帝一向都是面南而坐的,他还举了些例子,如:《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等等。
而西厢房因为在未央宫的西边,所以,门是开在东边的,如果皇帝要坐在面朝门口的位置,就等于是坐西朝东,这样一来,就是于礼不合。
论到智谋,诸葛亮无出其右者,但是,论到对儒家典籍的精通,对古礼的执着程度,还是邓芝更厉害。其实大家也不是不知道皇帝面南而坐的典故,只是,大家对这件事没那么在意与执着而已。
既然邓芝提出了他的意见,大家不得不针对这个意见进行了一番讨论和表决。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既然礼制上有这样的要求,在不是很为难的情况下,倒也不妨遵循一番,省得以后会引起他人非议。
于是,内阁很快就通过决议,对内阁议事厅进行改造与装修。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将开在西方的门堵上,改为在南边开一个门。这样一来,皇帝就可以坐北朝南了。
只不过这样一来,等于强行改变了西厢房的布局,使得议事厅的南边突兀地出现了一条小走廊,给人一种很怪异的感觉。刘厚对他们这番折腾更是感到哭笑不得。
议事厅的格局改造完后,诸葛亮又在北边墙壁的中央挂上在一副中堂书画,使得这个位置作为主位的特点更加突出。
虽然在这个位置上的太师椅和其他人的太师椅是一个样子的,但是,自此之后,除了刘厚以外,谁也不敢再坐这个位置了。就算刘厚没有出席会议,诸葛亮也不会坐到这个位置上,而是在这个位置的左边一个位置上坐下。
古人以左为尊,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历史时期是以右为尊的,例如清朝和元朝。而东汉时期,恰好以左为尊的时期,所以,诸葛亮要坐在皇帝的左边,表示他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