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大唐第一主播》


    第(2/3)页

    “就是崔晔在畏罪自杀之前招供了很多的同党。”

    “现已大半拘押在狱,但仍有一些在逃。”

    “因此,大都督府现在就要发出海捕文书并上奏报与朝延。”

    “九龄御史身为朝廷的监察御史,又是本案的目击之人,不知有何意见?”

    张九龄的心里拧得更紧了。

    这人好不精明,他们杀我灭口失败,又转而来利用我的御史身份。

    崔晔“自杀”前招拱了哪些同党,鬼才知道!

    现在,还不是任由他们清点人头大搞诛连?

    偏偏他们的这些做法又符合大唐律法的各项章程。

    并且拉着我这个御史做了见证.....

    .明知道其中全是猫腻,我却苦无证据与之反驳!

    “崔晔招供的同党,都有哪些人?”

    张九龄既没开口同意,也没提出反对,只是问。

    “大概,都是九龄御史不大认识也不大熟悉的一些人吧!”

    建安王武攸宜故作轻松的道。

    “怎么,九龄御史担心名单之中,有你亲近的人?”

    “本官就事论事,一心为公。”

    张九龄淡淡的道。

    “除非让我知道详细的共犯名单。”

    “否则,我不会同意你们擅自发出海捕文书,连默许都不会。”

    “你们别想在事后拉上本官,给你们帮腔!”

    “呵呵,小事而已,九龄御史何以如此紧张?”

    建安王武攸宜笑了两声,从怀里拿出一张纸笺来递给张九龄。

    “崔晔的画押供辞与招认的名单在此,九龄御史,请过目!”

    张九龄一把接过来一看,好嘛,果然不出所料。

    崔晔的供辞固然是把所有犯下的罪行全都大包大揽的承认了。

    最后还招认了许多的同党。

    首先其冲的第一个,敬晖;第二个,桓彦范。第三个,李行周!

    再后面,就是河北并州大都督府治下的许多官员。

    有大都督府里的副将佐官。

    有地方的刺史、都尉和县令。

    看完这一份东西,张九龄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分明就是一场政治大清洗!

    李浑瑊如此大面积的铲除异已,他想干什么?

    他难道想铲除整个大都督府治下所有与之不和的官员将军。

    夺了敬晖与桓彦范的兵权。

    然后反叛朝廷、割据为王吗?!

    武氏代唐之后,却是有很多唐王朝宗族来造反。

    但是李浑瑊是不是太偏远了些。

    ......

    .

    武攸宜只是像征性的把那份供辞给张九龄看了看。

    并没打算给他多少时间来思考,笑眯眯的道。

    “供辞也看了,九龄御史,还有何话说?”

    “本官的用意,可不是看一看供辞就算了事。”

    张九龄正色道、

    “这上面足有三四十个人的名字,上至行军统帅下到地方父母官,无一不是重要的人物。”

    “你们未经任何查核就这样贸然的将人定罪下狱,发出海捕文书。”

    “根本就是不合章程、根本就是在践踏律法!”

    武攸宜习惯性的左右摸了一摸嘴角的两撇八字胡须,笑眯眯的说道。

    “九龄御史,我敬你是朝廷来的钦差,也请你对本官有所尊重。”

    “本官不明白你话中之意。”

    张九龄不动声色,冷静的回道。

    “你是监察御史,本官也是并州法曹。”

    “你我二人同是抱着大唐的律法吃饭的朝廷命官。”

    “九龄御史何以凭空的指谪本官,不懂律法章程呢?”

    建安王武攸宜冷冷的道。

    “但凡办案,须得有首告方可立案,随后是司法官查案。

    “待嫌犯的锁定有了眉目,便可以拿人来审案。”

    “最后,如若证据确凿、嫌犯认罪或二者有其一。”

    “但可根据律法条文来判案,随后将办案的全部经过报予朝廷备案复审。”

    “如若案情重大或是犯案人身份特殊。”

    “地方的官府须得上报大理寺或者御名台来做出判决。”

    “立、查、审、判、报,本官身为并州大都督府法曹。”

    “正在按照这样的章程去办事。”

    “下发海捕文书,就是根据首告、嫌犯与证人提供的线索。”

    “辑拿其他嫌犯前来进行审问.....”.

    “本官何处有错?”

    “本官何时践踏了律法?”

    张九龄心头一震。

    “好一张伶牙利嘴,好一副稹密心机!

    “如若九龄御史没有了异议。”

    “本官现在就派人去张贴布告,下发海捕文书了。”

    武攸宜笑眯眯的说道。

    “原本这是并州大都督府的公务。”

    “除非你们上报到御史台,否则本官不便过份干涉。”

    “但是既然本官亲眼目睹了案件的发生。”

    “本官又身为监察御史职责所在,现在你们又主动来问本官的意见。”

    “那么本官必须确保你在章程上没有错漏。”

    张九龄一板一眼的说道。

    “本案的受害人李长史,本官已经见过了。

    “但是本案的首告与证人,也就是目睹案发现场并且制伏了嫌疑凶手崔晔的那几个仆婢,本官还没有见过。”

    “再者,崔晔的供辞是否出于伪造。”

    “在审问崔晔的时候是否符合律法章程、是否有私设公堂屈打成招之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