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朔州之战-《大唐第一主播》


    第(2/3)页

    士气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假如可以用分值来计算的话,那么100分的士气和80分的士气,其实并无太大差别。

    只要不跌到及格线以下,那么士兵一样会勇敢作战,一样会舍死拼搏。

    朔州的城墙上,几名骑马的将军也先后出现。

    他们策动战马在城头飞奔,大声呼号,下达着各种命令,鼓舞士气。

    同时小心地窥伺着正在前来的突厥军,看看对手到底要搞什么鬼。

    而在内城的一座高塔之上。

    主将郭元振正举起“千里眼”,仔细地眺望着眼前的敌军。

    “突厥人怎么像发疯了一样?”

    郭元振的声音淡定从容,到是丝毫不见慌乱。

    “看来是求功心切。”

    一名将军在侧首回答。

    “不太像。突厥人虽强,但是强在骑兵而非步卒。”

    “这是在雨季之前发起攻击,这就更不合理,更说不过去了。”

    在这段时间里,这里温度适宜,空气湿润,水源充足,而再过两个月,也就是粮食丰收的季节。

    由于雨季刚过,树木具皆湿润,不易燃烧,不利火攻。

    而沙土富含水分,用于对付鄯州的黑油效果更佳。

    因此,这也是最有利于进攻方的一个时间段。

    几乎每年的这个时候,突厥人都会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但是今天,事情开始改变了。

    突厥人在雨季到来之前提前发动了攻击,而非雨季之后。

    这一点,令郭元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放下千里眼,郭元振喃喃道。

    “没有天时,没有地利,同样也没有人和。”

    “兵家作战,仓促而攻是为大忌,突厥人又怎会犯下这样大的错误?”

    “突厥人,是你已经骄傲到可以欺我朔州无人了?还是你另有打算?”

    这一次,没有人回他的话……

    按照往常的惯例,每一次攻打之前,突厥人都会派出士兵对着城门喊话。

    建议对方投降,打击对方士气,同时鼓舞大家奋勇作战。

    但是这次显然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没有任何的宣告,在士兵们来到城关下的那一刻,进攻便已经开始。

    最先发起攻击的,是军中上百辆重型投石车。

    上百块重逾千斤的大石在同一时间流星般飞向空中。

    在划出一道道震撼人心的抛物曲线后,以雷霆之势狠狠地砸向朔州的城头。

    那是令人望而生畏,无比震撼的一幅场景,空中石雨漫天,带着死亡的呼啸,落向城内。

    而朔州的守军也不甘示弱,同样以投石车进行凶狠的还击。

    石块落在人群中,摧毁城墙,夺走生命,鲜血喷洒,飚射出死亡怒放的鲜花。

    仅仅是在开战那刻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有成批成批的战士倒了下去。

    他们中有的人已经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有的却是刚上战场的新兵。

    有些人已经杀敌无数,踌躇满志,有些人可能却依然保持着一只鸡都没杀过的记录,渴望立功建业。

    然而在这一刻,他们共同成为这场壮烈大战的第一批牺牲品。

    突厥人的投石车,主要目标是城墙,而突厥军的投石车其主要目标则是对方的投石车。

    目的不同,战术也略显不同。

    突厥人的投石车几乎都是朝着一个部位进行狠砸猛攻,因此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几乎将城头的某个位置砸出了一个绝对空白区域。

    而突厥军的投石车则以四面开花之势在对手军中蔓延。

    在一辆辆投石车被对方砸得粉碎成为一个个破木架子之后。

    立刻有大批的弓箭手上前,向着天空发出手中的愤怒之箭。

    利箭如死神的尖啸,鸣转着冲向天际,击破苍天,焚化万物。

    化成死亡的黑潮扑向城头。

    箭的威力虽小,但是带来的伤害却更大。

    成片成片的箭雨落在城头上,将那片无人的空白带又扩大了几分。

    与此同时,第一批攻城队终于出动了。

    顶着箭雨出击的第一批攻城队,并非攀城的士兵,而是一支奇特的工兵队伍。

    他们有的手拿铁铲,有的则持着用于钻凿的鸦嘴鏙,还有人推动足以掘毁城基、洞开城门、摧塌城楼、攻破城防的大型攻城槌。

    开始冒着死亡的威胁冲到城墙下。

    利用远程部队制造的相对空白地带,对着那片保护城基的矮墙进行土工作业。

    他们清除陷阱,扫平铁蒺,刨砸墙基,推倒矮墙。

    用自己的生命为后面的士兵的前进铺平道路。

    无论是突厥人,还是突厥人。

    在多年的大战中都早已经总结出一套与之相对应的攻城与守城经验。

    每一年,大家都会拿出新的战术。

    到了第二年又彼此破解对方的战术。

    彼此相互恶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各自都已经熟悉得没法再熟悉了。

    就象突厥人知道对手的下一步会如何应对一样。

    郭元振对眼前的一切同样熟悉了解。

    一切如各自预料的方向去发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