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出征-《大唐第一主播》


    第(1/3)页

    所以,军队里的士兵和军官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同袍之情,有时甚至胜过亲情,要说两肋插刀一点也不为过。

    现在李行周觉得,这十天的实践比花一百天时间来死读兵书的收获,都要多一千倍。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第十一天,先头两军正式出发了。

    第十二天,浩浩荡荡的两万五千人,押着近万辆车子,旌旗蔽日烟尘漫天,向北方进发。

    为了沿途安全,行军总管桓彦范亲自带领五千精兵沿途开道护卫。

    这五千兵可就不是新兵了,而且兵源不是普通的农户、奴婢与流民,而是他豹韬卫的主力。

    行军非常的艰苦,每日重体力大负荷的劳作,还得顶风冒雨餐风露宿。

    出发后的第十七天,大军走出七百多里已经到了并州大都督府境内。

    对于粮草辎重队来说,这个行军速度已经是很快的了。

    因为是救急平叛,因此军队不得不加速前行。

    并州已经比较接近前线了,这里是大唐的北都和李唐的龙兴之地。

    总揽北方军政和防务。

    并州大都督一般是皇子来担任,李治在成为太子之前就是晋王兼领并州大都督。

    李勣担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做他的副手。

    直接管理大唐的北方半壁江山的军政防务。

    现任的并州大都督是太子李显。

    这里的实际最高官长是并州长史是谯国公李浑瑊。

    同时,他也是总揽这次北伐后勤的单于道行军长史,也就是仅次于黑齿常之的第二号人物。

    北伐的十万大军,也将有十万出自于并州大都督府治下。

    虽然现在改朝换代到了武周。

    但是并州长史这么重要的职位还是没有来得及动。

    大军走到这里,军士们的体力几乎都到了耗尽的边缘,连马匹都集体瘦了一圈。

    桓彦范下令休整三日。

    并州长史李浑瑊出城犒军,送来了大量的羊肉和米酒,军士们都很高兴。

    李浑瑊六十多岁了,仍然非常的健旺。

    他亲自骑着马带着军队民夫出城犒军,在军队里四处走动抚慰士卒嘘寒问暖亲自派送酒肉,折腾了一整天没见他休息。

    全军上下都对这个并州长史充满了好感。

    李行周心中暗道,看来武则天要想解决李浑瑊。

    但是目前,这对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并州大都督府治管大唐黄河以北的半壁江山,李浑瑊手下的十几万大军也不是吃素的!

    三日休整让士兵们得到了难得的歇养。

    甚至有机会睡了两个囫囵觉,伙食也开得很不错。

    每天能吃上两顿干的一顿稀的。

    碗里能见到几片羊肉甚至还有李浑瑊从并州送来的新鲜蔬菜。

    并州送来的酒上头也没半点贪污,全都分批发给士兵们喝掉了。

    深入军队一个月,李行周感觉自己彻底发生了改变。

    他虽然出征吐蕃的时候吃过苦,各种各样的苦都吃过了,吃苦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对大唐军队的了解,李行周是前所未有的深入。

    如果说以前是隔着两层皮膜朦朦胧胧的了解大唐的军队。

    现在,李行周算是把那两层皮膜给褪去了。

    军队,还是需要淬炼!

    ......

    李行周认为,大唐军队尚武的光荣传统和质朴的军人作风,的确是培养人才的一片沃土。

    这使得大唐的将才代有人才出,其中更是涌现了不少的草根将军。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刘仁轨、薛仁贵。

    ....

    李行周在桓彦范帐前的护卫当中看到了一个熟人,朱文正。

    能够护卫中军主将帐前的,都是司戟、司阶、中侯这种仪仗军官,是主将的心腹近卫。

    朱文正曾经是程伯献的亲卫。

    雅隆河谷一战,左骁卫全军覆没。

    只有朱文正逃了出来。

    朱文正的个子很高,在那群护卫当中鹤立鸡群。

    相比于一年前的伤痕累累,朱文正的气象也像是换了个人。

    军队,真的很煅炼人。

    李行周和朱文正没有交谈只是互递了一个眼神。

    然后就和朴景泰一起进了将帐。

    桓彦范一身铠甲戎装端坐在将帐里看一本兵书,左右各有三四名文职书史在忙于案头。

    二人进去参拜后,桓彦范扫了二人一眼。

    桓彦范斥退了左右的文吏并拉上了军帐,这才请李行周坐了下来。

    亲自给他倒了一杯高级军官才能喝到的三碗倒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