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首先,是肉类的来源问题。 蔬菜可以在批发市场解决,但猪肉,必须保证绝对的新鲜和卫生。 第二天一早,李谨诚就找到了隔壁摊位的肉铺老板王哥。 “王哥,跟你商量个事。”李谨诚开门见山。 “小李啊,啥事?你说!”王哥对这个给自己带来了不少人气的“邻居”,态度好得不得了。 “我想每天从你这儿,固定订购一批猪里脊和五花肉,要最新鲜的。你帮我用绞肉机绞成肉末,或者切成肉丝。价格,咱们按市场价走,我绝不让你吃亏。怎么样?” 王哥一听,眼睛都亮了。 这等于是给他送来了一个稳定的大客户啊!而且只是多一道加工的工序而已。 “行啊!这有啥问题!”他拍着胸脯保证,“小李你放心,你王哥我这儿的肉,绝对是每天从屠宰场拉来的头槽货!保证给你用最好的部位!” 就这样,李谨诚轻松搞定了最关键的肉类供应链。 其次,是工作流程的再造。 李家那个小小的厨房,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复杂的加工流程。 李谨诚当机立断,将家里那间堆放杂物的、只有七八平米的小储藏室,给腾了出来。他和父亲李大山一起,动手将里面重新粉刷了一遍,又从旧货市场淘来一张巨大的不锈钢工作台,和几个储物架。 这个简陋的储藏室,摇身一变,成了“家家福净菜”的第一个“中央厨房”。 每天下午收摊后,这里就成了李家最忙碌的地方。 李谨诚是总指挥,负责制定第二天的生产计划和菜品搭配。 刘军和李大山,负责当“采购员”和“运输员”,按照李谨诚开出的单子,去肉铺取肉,去调料店买调料。 而张桂英,则成了这个“中央厨房”的“主厨”。她一辈子的厨艺,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切丝、切片、调配酱汁,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井井有条。李谨诚只需要在旁边,将后世那些更科学、更标准化的调味比例,告诉她即可。 比如鱼香汁,李谨诚让她严格按照“一勺盐、三勺糖、四勺醋、五勺水、再加一勺生抽和半勺淀粉”的黄金比例来调配。张桂英一开始还不信,觉得做菜哪有这么死板的。可当她调出来一尝,那酸甜适口、咸鲜入味的复合口感,让她这个老厨师都为之惊叹。 一家人,加上一个干劲十足的刘军,这个小小的“家庭作坊”,爆发出惊人的效率。 一个星期后。 “家家福净菜”的摊位,焕然一新。 那块写着“干净、方便,回家直接下锅”的招牌旁边,又多了一块更大的招牌,上面用醒目的红字写着: “懒人福音!家家福方便菜包,全新上市!” “不用洗、不用切,十分钟做大餐!” 摊位上,用一个个透明的塑料袋包装好的“菜包”,被整齐地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鱼香肉丝包”里,红的胡萝卜丝、绿的青椒丝、黑的木耳丝、白的肉丝,色彩分明,煞是好看。 “番茄炒蛋包”里,两个滚圆的红番茄,配上四个码放整齐的土鸡蛋,简单又温馨。 每一个菜包上,都用油性笔,标注了菜名和价格。 “鱼香死肉丝包,两块五一包。” “番茄炒蛋包,一块二一包。” …… 这个全新的产品,一经亮相,立刻在整个菜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的天!这……这连肉都给配好了?” “两块五一包鱼香肉丝?这也太贵了吧!我自己买肉买菜,一块钱都用不了!” “疯了,这小子彻底疯了!卖菜卖出花来了!” 周围的摊贩们,再次开启了群嘲模式。他们觉得,李谨诚这次,绝对是玩脱了。净菜虽然贵,但大家还能理解。可这种比原材料贵了一倍多的“菜包”,谁会当这个冤大头? 然而,他们再次低估了“方便”这两个字,在特定人群心中的分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