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袁崇焕(个人观点,好吧卡文扯下淡)-《大明从打游击开始》


    第(2/3)页

    然后王在晋去职,换上了孙承宗,因为那个告状信,袁崇焕受到了孙承宗的赏识,把他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可以看出袁崇焕的一些性格。袁崇焕去巡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副总兵的一些问题,袁崇焕怎么处理的呢。

    这里不得不说他牛批,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请示谁,直接就将那个副总兵砍了。

    一个小小的五品文官,啥都没有,也不请示,直接就将一个高他几级的副总兵一刀剁了,确实牛批。

    然后就是孙承宗去职,高第来了,然后袁崇焕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行险,也是最重要的一次。

    高第是个怂货,一来就搞了个辽东大撤退,要将关外的东西全部迁回关内,放弃孙承宗好不容易打造出的宁锦防线。

    袁崇焕死不执行命令,坚决要守宁远城,然后努尔哈赤就来了,然后就是宁远大捷了,然后高第走了,袁崇焕当了辽东巡抚,兵部右侍郎。

    我不知道袁崇焕的想法,可能是觉得孙承宗走了,自己的前途一片黯淡,想要搏一个前程,失败了大不了一死,成功了那就是前途远大,名震天下。

    袁崇焕搏成功了,巨大的声望让他迷失了自己,变得自负自大了起来,为后面埋下了祸根。

    几件事就能看出袁崇焕当时确实膨胀了,朝廷派了几个监军过来,袁崇焕直接上疏拒绝,虽然没拒绝掉。还和满桂闹起了矛盾,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更是在努尔哈赤死了之后,让人去沈阳参加葬礼。这尼玛想干嘛,当节度使吗。

    袁崇焕的战略眼光也很有问题,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目光不长远,只顾眼前利益。

    天启七年初,皇太极派阿敏攻朝,朝廷收到消息几次让袁崇焕去帮朝鲜,按理说朝廷都收到了消息,袁崇焕那里肯定早就收到了吧。

    朝鲜当时的战略意义还是很重的,毛文龙在朝鲜租了两块地种田,算是东江镇的后勤基地,而且直接威胁着后金的大后方。

    按理说,这么重要的地方,接到消息,肯定火急火燎的救援啊。结果袁崇焕在干嘛呢,忙着和皇太极和谈,忙着修宁远之战时受损的锦州城。

    等朝廷催了好几次,登莱都派兵了,他才慢吞吞的让赵率教带了好像是八千兵过去,结果阿敏早就劫掠了人口物资回去了,朝鲜也签下了城下之盟,本就不富裕的东江镇,损失了自己的后勤基地。

    阿敏回去之后,皇太极就靠着这次劫掠朝鲜的物资,发动了夏季攻势-宁锦之战。

    虽然皇太极在宁锦防线上碰了个头破血流,但不得不说这次大战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