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敦煌-《丝路谣》


    第(2/3)页

    这话听来有些古怪,绵里藏针叫人很不舒服,谢惟不由驻步转身,冷冷注视着刚及弱冠的李商,肃然道:“初七不是棋子。”

    李商闻言不动声色,而后深揖一礼道:“三郎莫要动怒,我只是心中有惑,不吐不快,为何你曾教我的,和你所做的不一样?”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以为我是无情人,可是我错了,我会用我余生去弥补之前的过错,我也会努力地活下去,与她白头偕老。”说着,谢惟扬起一抹淡然的微笑,“其实我曾经也帮过你,你并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没听我的话,搞砸了。”

    李商闻言不由瞪圆双眸,眼底震惊难言,隐藏于心底深处的暗火再次燃起,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折磨着他的三魂六魄。

    “三郎所言极是。”他恭顺地回道,暗暗地咬着牙。

    谢惟拍了拍他的肩膀,亦师亦友,一如即往。

    “都已过去了,一生还长,眼光放远些。”

    初七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远远地看着这两人相处,真是兄友弟恭,和谐又有爱,她放心了,转而回到房内收拾行李,明日一早就要和谢惟去敦煌郡。

    天越来越冷,道路险而长,越到过冬之时,盗贼匪类越是猖狂。

    谢惟携家将近三百人,从武威城出发一路浩浩荡荡,有些粟特商人见之忙与谢惟套近乎,希望能够同行,减少被抢货的风险。他们还说起之前有伙商队被抢光不算,还被人画在了敦煌的壁画上,真是丢脸又丢财。

    只是出门在外难分敌友,即使胡商得说再可怜,谢惟也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而他们则像条小尾巴紧跟在车队之后,安然无恙地过酒泉,来到了敦煌郡。

    敦煌是河西走廊的尽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过敦煌,出玉门,就是西域了。前朝隋帝信佛,在此修窟七八十个,加上前朝壁画佛像,故有了千佛洞一称。

    到千佛洞时,正好是初七出嫁的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天,谢惟请来得道高僧,由其引领,谢惟、初七分携堇菜、笲菜入洞窑,奠告于谢氏先人画像及牌位。

    得道高僧焚香颂经,初七则睁着大眼睛好奇看着石壁上的谢氏众人像,竟然与真人大小无异,而且画得栩栩如生,左列首是谢惟的祖父辈,而后是其阿爷、兄长,右列首是祖母、后随母亲、兄嫂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