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大明朝的金融制定权-《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2/3)页
    “陈奇瑜。”
    “臣在。”
    “银票推行如何?”
    “回禀陛下,发行了三天,已经兑换出去10万两。”
    3天就已经兑换了10万两了!
    看来银票加持税收,让民间对银票的信心大增啊!
    主要还是顺天府那边经过了一轮试点。
    虽说大明朝还没有出现信息化,但好歹顺天府已经推行了两年多,南北大运河商贸发达,商人多多少少都会将消息传过来。
    有顺天府的预热,应天府自然顺利了不少。
    陈奇瑜继续说道:“陛下,这其中还是有一些问题,臣就斗胆直言了。”
    “但说无妨,只要是问题,都可以抛开了说,朕不会因言之罪的。”
    陛下,您不会因言之罪?
    您是在跟我们扯犊子呢!
    因言之罪的还少吗!
    做下属的,要是信了领导这句话,那真的就该去见鬼了。
    但这件事对于陈奇瑜来说,真的是一个大问题,牵扯到银票新政推行的大问题。
    他不得不说,因为不说出来,接下来银票推行不下去,他很快就要担责任的。
    陈奇瑜说道:“陛下,臣去了解过了,民间一些商人,对银票还是比较担心的。”
    “担心什么?”
    “担心朝廷随意印发银票,他们手中的钱就会贬值。”
    崇祯能理解陈奇瑜说的这个问题。
    这确实应该是一个问题,如果这不是一个问题,那就不正常。
    金融其实是国家经济顶层战略。
    中国的金融大佬鼻祖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率先对匈奴展开全面反击战的男人。
    如果说秦始皇是统一华夏的第一个皇帝,那么汉武帝就是帝国模板的奠定者。
    在汉武帝之前,皇帝们都在思考,我该怎么做皇帝。
    汉武帝之后,皇帝们都知道,按照刘彻的那一套去做,不会有错。
    刘彻怎么做的?
    金融上撸羊毛,经济上盐铁专卖,权力上设置内朝自己的小班地,加强皇权,地方上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并且,对商人进行严加管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