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元和七年,八月十八,清晨,长安城,敦煌长公主府。 斗地主斗到半夜的才入睡的郭戎,缓缓的从温柔乡中醒来。 睁开眼睛,首先映入眼帘的依旧是熟悉的卧房,随后那柔和的晨曦出现在了郭戎的眼中。 郭戎没有转头,但是听着声音就知道,一左一右,两位佳人呼吸匀畅,睡得正熟。 两位佳人睡意正浓,郭戎也就不着急起床,虽然今天还有安排,时间还早,而且自己也确实需要梳理一下思路。 …………………… 从渤海回到长安已经整整两年了,而这两年也是郭戎成为唐人之后,最为清闲,最为平静,最为安逸的两年。 这两年里,郭戎没有再带兵出征, 没有参加过制侍重臣每日的例会, 没有再向主动李纯提出过任何倡议和建议, 甚至连禁军的第四次改革和整编都没有具体的参与。 当然,郭戎也没有真的把自己孤立起来,让自己真的和整个大唐,和长安,和朝堂彻底脱节。 …………………… 至少,每月一次的朝会,郭戎是必须要参加的。 关于朔望日的朝会,起源于太宗,后来几经转变,一度彻底废止,而李纯坐稳皇位之后,将这种仪式性大于实用性的朝会从朔望两次缩减为了一次,日期则定在了每月的望日。 关于朝会,郭戎其实并不想参加,奈何此时的郭戎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人。 对于郭戎来说,元和五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水岭。 在元和五年之前,郭戎的声名已经不小,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中,郭戎依旧只是受到太上皇李诵看重,扶持的新星。 而元和五年,从淮西开始,一切便不可收拾,淮西、河南、胶东、河北、辽东、渤海…… 除了陇南、陇西、关中的战事没有参与之外,所有的战事都是在郭戎的主持或者直接参与之下进行的。 从平定叛乱,转危为安,到开疆拓土,屠敌灭国,无论是实际上的战功,还是在唐人中的声望,都已经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 在很多人的眼中,郭戎的地位已经隐隐的超越了平定了安史之乱的郭子仪和李光弼。 而事实上,李纯也确实没有吝啬赏赐。 不要说郭戎自己,就连郭戎和阎卿那三岁不到的孩子,都已经授予了四品官,除此之外,李纯还专门赐予了铁券。 阎卿的长公主肯定不能再随便晋升,实封食邑直接增到了五千户。 五千后看起来不多,但是如果放在有唐一代那就相当的惊悚了。 依据唐制: 男,三百户; 子,五百户; 伯,七百户; 县侯,千户; 县公,千五百户; 开国郡公,二千户; 郡王、国公,三千户。 食邑五千户的只有一个爵位,那就是王爵! 有唐一代,嫁公主的时候陪嫁确实丰厚,但是,那只是其他财富,而绝对不包括封地,更何况还是食邑。 关于郭戎自己,在封赏上其实很常规。 一个渤海郡王,就已经是王族之外武勋的顶格封赏了。 获封渤海郡王之后,进太尉,兼枢密使,领太子少师,同样已经达到了活着的武官的巅峰。 至于再往上不是没有官职,但是剩下的那些已经不是留给活人的了,比如太师。 除此之外,郭戎还获得了一个有唐一代武勋荣耀巅峰的赏赐,「名藏太庙」,绘像于凌 烟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