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以看出来,完全是按照白夏给他们的机器仿造的,没有一点点创新。 白夏见到有些失望,还以为他们能弄出速度更快的机器的。 不过这件事情也给了她灵感。 收回那家人的织布机后,白夏还是照样允许他们领棉花制布,不过另一布则是聘请了村子里的木匠,单独建了一个小宅子,建成作坊模样,让他们研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织布机。 云书则负责织布给他们看,让他们看机器的运作情况。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村民的粮食又吃了不少,为了过一个好年,年前的这段时间,大家都节省着吃。 白夏也没有让人再来卖粮。 很快,时间走到了过年,村子里一片喜气,白夏他们也入乡随俗,剪窗花,贴春联,乐呵呵的过了一年。 翻过年头,织布的人家从五家添到了十家。 到三月里的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织布机,村里的孩子,个个身上都穿上了棉布衣。 虽然只是纯棉布,没有染色的那种,也足够周围村子里的人羡慕了。 得益于村里人的支持,白夏的转化池里的银钱来到了五百两。 翻过年的时候,粮商又来了一次,这一次买粮的人更多,家家户户已经不满足于每日只食两餐稀粥,都想吃好一些。 这几个月大家织布赚了不少钱。 有几家没有再租机器的人家起了心思,不再到白夏这里拿棉花,而是自己买棉花来织,企图卖给白夏,想卖个高价。 只是当他们把布拿过来的时候,却被白夏拒绝了。 开玩笑,她提供棉花,半钱银子的棉花加五十文的工钱,就能得到一匹值三两银子的布,如果直接收他们私下织的布,至少得按一两五一匹来收,她赚的钱直接收了一半,哪里会愿意。 她不收,人家也硬气,带着布去了镇上,原以为他们织的棉布能卖不少钱,结果去到镇上才发现,镇上的布坊出价半钱银子收一匹,算下来还不如白夏这里呢。 于是他们只能把自己买棉花织的布留着自己用,找白夏这里又接了单,继续挣那一份工钱。 织布机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是花了一两个月也能添上一台。 好些人家里都添了两台,要不是家里放不下,起码得再添几台。 这样一家子一天也能挣个几百文。 大家手里的银钱多了,可不就得买粮食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