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宋立峰不忘感慨一番,这种茶叶他是喝不到的,恐怕连高官一年下来也喝不到几口,当然,茶叶这东西就是草,说它值钱就值钱,说它不值钱也一文不值,刘琅对这东西没什么需求,难道喝完了能够成为神仙? “刘总,现在阜城的建设已经渐渐步入正规,只要发展下去,相信会越来越好,但是我总觉得这些还不够,引进外资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自己,最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阜城现在还没有一家企业站出来成立私人企业。” 宋立峰说得没错,在刘琅眼里,现阶段阜城的开放程度远远前世同一时期,改革的春风已经刮到了这里,人们的心思都开始活分起来,但这些还是不够,宋立峰的期望是大家站出来成立自己的公司,依托北方工业集团发展起自己的公司,这才是自我造血。 刘琅听完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个问题,阜城老百姓还是太“老实”了,就算有刘琅给他们做靠山,他们也不敢放手一搏,不像当年的孙明凡,什么都没有就敢贷款几十万把风扇三厂买下来。 刘琅想了想说道。 “我觉得要从两方面来推进这个问题,一是在技术上给予扶持,北方工业集团今年开始就要制造自己的产品,一是刀具,二是轴承,刀具嘛,现在别的企业还做不好,模具、锻造和工艺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好的,至于轴承,我觉得是可以做的,辽北第四机床厂、金陵机床厂分厂他们都是为我的轴承产业提供下游产品,不过他们这几家厂子还要有下游产品,比如说轴承粗坯、初步锻造加工等等,这些完全都可以我们自己的工厂来做。” “对,对,就是形成产业链条,北方工业生产最上游产品,金陵机床厂制造中游产品,至于下游产品完全可以让我们自己的工厂来制造!” 宋立峰频频点头,他现在是颇为感慨,感慨的是北方工业集团发展的太快了。 两年前,刘琅刚刚成立公司时聘用的全都是本地的工人,那时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结果不到两年时间,北方工业集团的工人在刘琅的教导下都成了一群高手,反观其他工人,他们原本也可以选择一个不同的人生,但是落后的思想让他们选择了“安稳”的生活,的确,他们这两年都日子过得是很安稳,一天天无所事事,领着每个月不到三百多块钱的工资,勉强糊口罢了,再看看北方工业集团的工人,工资水平接近他们的三倍,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了。 现在阜城很多工人早就后悔了,可是后悔有什么用?路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后果也要他们自己来承担。 当然,宋立峰和刘琅不会因为他们的怯懦而放弃这些人,阜城要全面发展,不能让任何人掉队,整体水平提高才是最关键的,但毫无疑问,即便以后阜城人均收入提高了,北方工业集团的职工工资也属于最顶尖的,别人每个月赚一千,他们就要赚三千乃至更高,从当初他们选择加入北方工业集团的那一刻起,这些人注定会跟着刘琅走向人生巅峰,刘琅保证让他们这些人在十年内都有房有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