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将近抽完了半根烟的时间,王抗日才睁开了眼睛。 “不愧是中华烟呀!味道不是大生产能比的,九毛九一盒,值了!” “王大哥,前面就是教委了,咱们走吧!” 刘东来不抽烟不懂抽烟的好,看到王抗日那副“欲死欲仙”的样子也没催促,现在对方“苏醒”了过来马上催促道。 “对,对,刘琅的事情最重要,咱们赶紧走!” 王抗日有些不好意思,立刻摆了摆手,带着三个人向胡同里面走去。 顺着这条街走了大概五百米的距离,一座四层高的楼房就出现在了路旁,门口有两扇大铁门虚掩着,门外侧面立着牌子,上面写着“国家教育委员会”七个字。 “咱们到了,就是这里!” 在刘琅眼里,这国家教委的办公大楼实在是与它的名声不符,四层高的建筑看上去已经有将近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外墙皮早已经脱落,露出了里面红色的砖块,院子倒是不小,里面都是自行车,那扇铁门跟轴承厂的大门差不多,旁边也是有间收发室,只是收发室不小,里面有两个人在把门。 刘琅不知道二三十年后国家教委是个什么样子,但是现在眼前这决定着全国数十万大学生命运的机构,单从外表来说实在是有些寒酸。 当然,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刘琅相信,这栋破旧大楼里绝对是藏着无数“高人”,他们制定了国家未来数十年教育的发展规划,影响了全国所有人,同后世那些大楼盖得非常雄伟,但里面住着一群草包的部门相比,不知要强出多少。 教委的大门虚掩着,里面不时有人从楼里面走出来,然后骑上自行车从大铁门旁的角门出去,其中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国家教委那可是高官的部门,不亚于省政府,可即便如此,整个大楼里面也只有教委主任和副主任出行有汽车可以座,其他的那些司局长的干部只能骑自行车去办事,虽然如此,这里依旧保持着高效。 几个人来到了收发室门口,里面一个人立刻出来挡在了前面。 “你们找谁?” 一个中年人问道。 “这位同志,我们从阜城来,这是介绍信,还有教委发给阜城的文件。” 手里有文件,王抗日的底气也足了。 “教委给你们发的文件?” 对方接过来看了半天。 “乖乖,教委给一个三岁小孩子发文件,莫非就是他?” 对方指着刘琅问道。 “对,对,就是他,他可是个神童。” 王抗日自豪地说道。 “神童?呵呵,这几年神童可是真不少,不过神童还得学习,小朋友,你可不能骄傲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