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新式火炮已经有了,虽然有这个工具能加快火炮的打造,是个好事,可对此时的朱元璋来说,他更期待那个能让大明朝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东西。

    不过这些事情,张一凡并没有给朱元璋和朱标说,此时他借这个机会,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道:“父皇,大哥,这个镗床工具,是非常实用的,也很容易被人模仿去。您看,我和这些工匠这些天一直在忙这个事情,好不容易打造出了工具,如果被别人直接学了去用,您说,这会不会打击我这个发明人的积极性,以后也不想搞这些发明,就等着别人发明出来抄就好了?”

    虽然他目前其实并没有关注海外,重心还是让大明朝休养生息的同时,把最大的敌人,蒙元给彻底干翻。可是,听到张一凡的这个举例,想着钱财流失,他自然也是不乐意的。

    朱元璋一听,就知道张一凡想说什么,便对他说道:“你是想说专利的事情?”

    呵呵,放心还跑来视察!

    朱元璋回过神来,当即咳嗽一声道:“一凡啊,高丽一战虽然是赢了,可也只是特例而已,你不要以为其他番邦就能那么容易征服的。一旦动刀兵,不知道消耗多少钱粮,并且,还不止是如此,山高路远……”

    张一凡听到他的顾虑,便没再说之前的话题,而是顺着朱元璋的话说道:“这个好办,所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只要我们大明朝的武力足够强大,外国不听话,直接收拾便是。如果我们大明朝的武力不行的话,就算有道理,人家也不会听,毕竟都是利益!”

    “是啊,一凡!”朱标听了,也跟着点头附和道,“是不是那个东西很难造,遇到难题了,所以你就先做其他了?”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又有点疑惑地问道:“如果真得被番邦给学了去,那能怎么办?”

    张一凡听了,想也不想便道:“日月所照,皆要听从我大明朝的律令,敢犯我大明朝律法,侵犯我大明朝利益的,虽远必诛!”

    朱元璋:“……”

    不过此时,朱元璋看着眼前的这台镗床,点点头说道:“说得没错,虽然我知道你其实是不在意自己的学问被别人学了去,但是这番话还是有道理的。”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却又说道:“不过你放心好了,你的这些东西,谁要敢仿造,我就抄他的家,杀他的人,看有谁敢仿造?”

    这不,朱元璋和朱标听了,都是在点头,表示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说到这里,他便示意边上站着的一个工匠,拿过来了一个小巧的模型,然后来到朱元璋和朱标面前,向他们解释道:“父皇,大哥,这个就是蒸汽机其中一个关键的部件。您看,这下面烧水,蒸汽会推动这个活塞往外推。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活塞这里必须要尽可能光滑闭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效率……”

    朱标听着他爹的话,看着张一凡,他忽然有种感觉,自己这个大妹夫,绝对不会轻易被父皇说服的。

    张一凡在边上不时解释一句,看到工匠示范完了,便又说道:“为了提高精度,他们刚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直到达到所需的尺寸和光滑度。”

    张一凡这边,继续对朱元璋说道:“外国人要是能偷去的东西,必然是好东西才会如此。举个例子,我们大明朝的丝绸、瓷器闻名于外,每年买卖这丝绸和瓷器的钱都不知道有多少。外国人肯定会羡慕,如果偷学去了这些,那大明朝会损失多少钱财?”

    听到这话,朱元璋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认真思考了下,然后才说道:“这方面,没有前例可参考,要不,就你写一份,我看看要是可以,那就那么办,这样总可以吧?”

    不过随之,朱元璋也疑惑了,当即也对张一凡说道:“你不是在打造那个烧水的机器么?怎么忽然想到做这个东西,要去改造火炮流程了?”

    这个大炮射程,显然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

    对于这一点,张一凡自然明白。如果说,之前所说得虽远必诛,其实是一种愿望来的话,那么此时朱元璋询问大炮射程,那就是真得考虑实际影响能有多远了。

    这时候的人看不到有多远,可张一凡根据历史,是很容易回答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