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寓教于劳动-《重生成土,开局掌握生死二气》


    第(2/3)页

    天生就是搞宣传的他们主动把自己当成了喉舌,放大的扩音器,不仅他们自己在继续游走各个部落宣扬发生在洛南半岛之上的神迹,他们还积极串联其他吟游者,让他们在各自的渠道将这个信息快速的传播出去。

    而那些学者和不少地星乾辕来客则充当起项目经理、现场技术员、监理监工这样的职务。

    有趣的一点在于,他们在努力推进各项建设进行的同时,还在以老师的身份向那些目不识丁的部落民们竭力传授着各种知识。

    最开始,部落民们对此嗤之以鼻,心想,这样的东西还需要你教?我小时候用树枝掏蚂蚁窝的时候伱都还没生出来呢。

    而也是经过这五年的深入接触,让双方都打心底里接受了对方。

    这个小山头,同样也是第一个乾辕沉浸者出现的地方,他在这里迈出了第一步。

    经过五年,在奥义使徒和吟游者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确认了神诞之地的位置。

    与一个群体的合作,只能是另外一个群体。

    不过,只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曾宪往里面塞了很多“老家来人”,这些人平日里几乎毫无存在感,不吭声,不发言,只是看,只是听,但一个个不是专家学者,就是搞行政管理的行家里手,随便拎一个出来扔到古代社会都是能够搅起弥天大浪的主。

    然后,他们开始有意的推动了整个吟游者组织体系的转变。

    在慕名前来参见曾宪的吟游者中,姜乾看到了几个曾宪的老乡,真正的老乡。

    有聪明的则会在努力听讲的同时看向自家的部落大长老,仿佛在问:“这样的不传之秘,我可以听吗?我真的可以听吗?”

    于是,他们决定亲自过来看看,然后,只稍微多了解了些曾宪在半岛上的行事风格,他们就基本确认了一个事实,“这是我老乡,真正的同伴”。

    更有趣的是,这些人之间,依然是彼此不相识,彼此不相知的状态,他们都只是在各自的位置悄悄的发一份力,做一份功罢了。

    “我们一直以为洛华大陆已经重新变成了蛮荒之地,文明尽毁,皆是蛮夷,看到你们,我承认是我们狭隘了。”

    能够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另一个同样有着辉煌履历的庞大群体。

    这样的相持,进行了整整三万年!

    对于与奥义使徒的合作意象,曾宪没有对吟游者群体有任何隐瞒,不仅坦诚了所有,而且,还分析了其中的利弊,这也是这件事能够得到吟游者群体广泛支持参与的原因。

    “只要你们能够抛弃邪恶的旧土诸神,那我们就是好朋友。”

    所以,对这些部落民传播奥义之神的信仰,也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只需要消除他们以往认知世界的那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让他们相信世间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可探知的,而奥义与真理之神就是掌管这一切的存在,这就算是完成了信仰传播。

    他们并没有上去与曾宪相认的做法,而是和其他参见者一样,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虽然曾宪从来没有宣称什么,也没有任何吟游者公开表示要奉他为主,纳头便拜的戏码,但一个以曾宪为核心的吟游者新体系却在不知不觉间形成。

    需要一提的是,因为实际情况,大迁移都是以部落为基本单位。

    若有意向的部落,首先要做的就是部落内的思想工作和迁移准备,这也为诸事缠身,千头万绪的“神诞筹办委员会”减少了许多工作。

    而当部落民们基本掌握了撬棍的正确用法,并能够利用其原理做一些小设计小创新之后,他们又引入了轮滑组,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把知识用最能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

    他虽和曾宪一样,始终恪守不去寻找其他同伴的戒律,但这一次曾宪的存在实在是太显眼,太高光,而他的一些言行做法,又给他们一种强烈的熟悉感,那是只有同样有过深潜基地二十年成长教育经历才有的。

    奥义使徒们做过一个试验,一个掌握了丰富学识的学者,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在他们都接受并信仰了奥义之神后,后者的信仰输出一点也不比前者少,甚至其信仰输出还更加稳定。

    他们络绎不绝的来,心满意足的走。

    可是,当他们从撬棍引申出支点,力矩,并建立起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沉默了。

    现在,这里又被奥义使徒们选做奥义之神诞生的地方,原因是“周围虽荒芜,却四通八达,且周围有着大片平原,能在短时间汇聚最多的人口,一旦奥义之神的光辉反哺,清除周边的恶神诅咒,更是能立刻焕发生机,成为沃土,且此地位在洛华腹心,有最为厚实的恶神诅咒屏障,能够最大限度的隔绝诸神的感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