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灵活的引力技术,也就是引力的方向是可变的。” “这方面,有设计就可以,技术上也并不复杂,从技术逻辑上是可以实现的。” “另外就是大功率的电动机,也就是扇叶带动,低空时就会更加灵活。” 他说完了动力技术,又说起了飞行器的设计上,“整个飞行器可以设计成一个竖立的椭球,中心位置再加上一个大圆环。” “大圆环,也就是引力制造装置,氢弹电池位于椭球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是载人舱室和其他设备,包括雷达系统、载人所需的设备,等等。” “这样的设计有一个好处是,飞行器会更灵活。” “把大功率的电动机安装在最下方,可以利用让飞行器倾斜的方式,再配合引力场方向变化,来让飞行器横向加速,又或者是转向。” “当然,也有缺点,这样的设计,对平衡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要求高……” 在张硕讲解的过程中,好几个航空体系的人员都已经做起了记录,尤其是战斗机设计专家沈福林,更是记下了一句话,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主动提问。 沈福林想的很明白,他是飞机设计专家,放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但有了引力飞行器以后,航空航天的技术逻辑改变了。 技术逻辑改变,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他的主要研究是设计战斗机、运输机,问题在于,以后也许不再需求新型战斗机、运输机。 这样一来,他就处在了‘半失业’的状态。 要么就是在飞机设计所混到退休,要要么就是重新学习,理解新的技术、理解技术革新内容,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需求。 新技术,肯定是要有新设计的。 依靠原来的知识体系,原来的工作经验,最终大概率会被时代所淘汰。 所以,必须要跟上技术,跟上时代。 …… 当天下午的时候,大多数老师都离开了。 好多航空以及军事方向的人员,还会继续留在基地了解技术,有的则会长时间留下来,参与后续的研究工作。 张硕则是跟着大部队离开了,他的工作已经结束,根本没有必要留在基地了。 他也不想留下来。 技术性研究,到这一步可以结束了,后续没什么难点,就只是收尾性的总结或者改良,不会有什么创新性的内容。 张硕直接返回了苏东,重新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安逸的生活,不代表全无收获,他的研究重点在于弱力,研究突破点则是S级任务--混乱力场实验波动偏差原理。 实际上,研究本身也只是展示出新物理方向弱力的一个特性。 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样,摸到一部分部位,也只能对一部分有了解,并不能够直接了解全貌。 但研究就是这样的,对弱力的理解要一步步来,慢慢构建出新物理方向的弱力体系。 “弱力的作用,在各类实验和研究中都有体现。” “如果能弄清弱力的作用,对其进行完善的解析,里面很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宝藏……” “那可能是想不到的科技,甚至可能在现有体系下,进一步进行理论革新、技术革新……” 张硕还是非常期待的。 现在只能想一想,因为弱力研究的实验设计还无从着手,未来进行控制就更难。 单单是理论的解析,都非常的深奥、复杂。 有时候,一部分数学解析写出来,连他自己都不是很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很难联系原本的物理体系,好像都是新的东西。 既然都是新的东西,正确与否就不不好判断了。 张硕也为此有些头疼,暂时只能期待S级任务有进展,任务完成以后,也能带来对弱力影响新层面的理解。 …… 飞行综合性测试结束一周,公众上忽然出现了有关‘引力飞行器’的舆论。 舆论,还非常火热。 当追本溯源的时候,就发现舆论来源于几天前,是一个普通账号发布的视频。 视频是用普通手机拍摄的,总长只有短短的15秒,拍摄到的是空中的一个小黑点。 能看得出来,视频拍摄人距离小黑点很远。 中间有几秒钟,镜头被拉近后,也只能大致看到小黑点的形状,似乎是一个大的圆环,上下结构就显得很模糊了。 这则视频发布出来,最开始根本没有人关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