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明光二年八月初三,新帝登基将近五个月,朝中似乎将赵王造反的事忘了,朝事也慢慢走向正轨,除了前半年南方一带出现水患之外,其余月份还算太平,不过那会儿朝廷赈灾及时,水患过后又拨了银子修缮水利。 加上工部造船,给西北西南军饷,萧秉承才登基不足五月,国库银子就花了大笔。 好在马上秋收,秋收之后国库会充盈一阵,因为田赋商税会一并收上来。 除了几处藩王封地的税收不充入国库外,其他地方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各地藩王萧秉承如今还不打算动,削藩之事必须慎之又慎,既然没有如赵王当初那样手握重兵的,让藩王制地,也是一个办法。 既然说到藩王,就不得不提禹王等人的罪过和惩处。 刑部和大理寺已查明,当初禹王先迎赵王进府,赵王在禹王府待了半日,后来鹿城城守守城一日,是禹王下令撤军。 守城未造成伤亡,禹王、鹿城城守弃城而逃,这才致使赵王进城。 期间还有几次书信往来,酿成大祸,念在及时悔改,遣禹王回封地,罚三年税收。 鹿城城守事出有因,贬官,而西北诸城城守、知州……诸多官员,论情理,赵王护卫百姓,迎赵王进城是为百姓考虑,信仰赵王,可归根结底,还是造反。 一律撤官,更甚者抄家流放。 禹王没得到什么便宜,哪怕回了封地,可鹿城这几年囤的粮食几乎被赵王用干净了。 到头什么都没捞到,还搭进去不少,好在不用削藩,日后还有的是时间。禹王不禁感叹,老好人好做,什么都舍了几十,可墙头草难做,一不小心就要掉脑袋。 就盼着日后天下太平,别再出这等事了。 而奉王等人,在秋收之后也都前往封地就藩,为何秋收之后,一来今年的田赋还能上缴国库,二来,秋收后凉快,不用着急赶路。 萧秉承当初和楚沂匆匆去封地,对奉王等人,起码给收拾行李的时间。 萧秉承觉得这样倒也不错,不用削藩,税收和藩王利益息息相关,想要利于子孙后代,就得自己想办法让百姓过好日子。 百姓收成好了,自己得到的也多了。 以藩制地,还有地方官员相辅相成,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利于百姓利于江山。 到时等奉王等人离京后,盛京城内,除了还未成年的三位王爷在京,就剩陈王一个。 应秦临渊所求,陈王府一众人贬为庶人,永世不得离开盛京,让府上众人尽快收拾,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前,搬离王府。 看似惩罚,实则赏赐。 萧秉言和秦书妍被困在王府已经快三年了,萧秉言妾室们死了一个疯了两个,比起困在王府一辈子不见天日,只要能出来,不管日子贫苦富庶,都是好的。 在王府的确是不缺吃穿,可没有自由,就跟笼中鸟雀一般。如今朝代更迭,陈王赦免了罪过,贬为庶人,日后过普通百姓的日子,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对秦书妍来说,更是如此,嫁给萧秉言之后的确过了一阵养尊处优的日子,可后面被圈禁,比死还难受。 父亲是如今是当朝太傅,就算明面上她和太傅府没什么关系,可是家中肯定会贴补一二。 哪怕十指不沾阳春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做,但离开王府吃喝肯定是不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