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秀无心顾及众人的反应。 言罢,他便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一众大臣神色各异的退了出去。 到了最后,整个殿内只留下了阴丽华一人照料。 直至此刻刘秀的脸上这才露出了强烈的悲痛之色,他握着阴丽华的手,声音略微颤抖的说:“皇后...” “你说...冠军侯病逝,可是老天对朕的惩罚?” “陛下!” 阴丽华紧紧的握着刘秀的手,“您再造大汉,爱戴百姓,功冠古今。” “寿命长短,皆有定数。” “冠军侯临终遗言便曾说过陛下不可因此而伤了龙体。” “陛下也不可再这般妄自菲薄了。” 刘秀默默的看着她,并没有再说什么。..... ....... 这一次的下葬之礼可谓是真正的做实了什么叫真正的“第一功臣”。 群臣对顾啸的谥号也费了不少的心思,但最后刘秀还是为顾啸定下了“忠武”二字。 “忠”取危身奉上、临患不反之意。 “武”取克定祸乱之意。 这个谥号的评价之高,可谓是开创了臣子谥号之先河。 此前还从未有过臣子能获得这种谥号。 唯一一个同谥“忠武”的是莎车王延,他不属于臣子范畴。 尤其是在经过刻意的宣扬之后。 整个大汉的道德风气甚至都因此而受到了一些影响,天下世人竟然渐渐有了以此为目标的势头。 而随着顾啸的谥号被彻底定下,这件事也是终于落下了帷幕。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刘秀并未重用顾氏子嗣,甚至完全没有表露出任何启用的意思,让顾晟回了河北。 不过众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他这应是在留给太子。 与群臣们猜想的状况不同,刘秀的身体并未出现什么大问题。 甚至在此事之后,他更加的勤政了起来,更加的在乎大汉国力。 建武二十七年; ——朗陵侯臧、扬虚侯马武上书,意趁匈奴分裂发兵灭之,以立“万世刻石之功”。 刘秀以息民拒之。 只是接纳了南匈奴的投诚。 建武二十九年; ——西域鄯善、车师等十六国再次提出愿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 刘秀亦是拒绝。 没有人知道刘秀为什么会拒绝这些送上门来的功勋。 对于一个帝王而言。 这一切可都是他的功勋,可以让他更加被后世之人所敬仰。 但刘秀就真的拒绝了。 并且,刘秀在如今大汉的各种制度上再次进行了跟进。 他时常便会提起“度田”、“解放奴婢”等事,并且削弱三公,将权力逐渐转移至尚书台。 让尚书台渐渐成为了政治中心,直接对皇帝负责。 并且他大力整治水利,并增加太学的招收规模,鼓励各地设立私塾等一系列利民之举。 也正是因为如此,整个大汉的国力与日俱增。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在建武三十年之时,封禅之事也是再一次的被提了出来。 刘秀对此一开始并未发出任何的看法。 直至等了多日后,见天下并未出现当初那般的天变,并且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祥瑞”之时,他才终于是点头答应了此事。 .......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他就如同是成为了一个神灵一般,心念一动便可前往世间任何一处去观看一切,但却又什么都改变不了。 他真的成为了一个看客。 于冥冥之中,只能看着这世间的发展。 期间顾易甚至还退出了游戏一会儿,去问了问老顾家里有没有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对于这事,顾易是抱有希望的。 毕竟他可是留下了那么多东西。 但很可惜...什么都没留下。 他所做的那一切,仿佛就真的湮灭在了这中间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 嗯...也不能说是完全湮灭。 大汉冠军侯,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忠武的臣子,这个名号确实是流传了下来。 但于现在却并没有什么帮助。 显然,顾氏的影响还不足以抵的过两千多年光阴的修正。 在确定了这点之后,顾易便全身心的将注意力都放在了游戏之内,落在了顾氏身上。 如今的顾氏早已不似当初。 不得不说,顾康的政治水平远超顾易的想象。 他敏锐的察觉到了顾氏如今在河北之地的尴尬处境,并着手开始改变。 之前的顾氏于河北之地而言,可以说一直都是外来者。 河北大族对顾氏的态度几乎都是忌惮。 但这种处事风格,当顾啸离世的那一刻起显然便已经行不通了。 ———顾氏需要转型! 若是不然的话,待到顾氏某一天真的失去了“圣眷”,只会被活活吞掉。 顾康显然就是看透了这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