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 章 炼钢2-《大周工程师》


    第(2/3)页

    他这个炉子当然并不大,他算了一下,刚好6000斤铁水左右。

    虽然看着这6000斤很小,不过要知道,此时大周一年的生铁产量,也不也不过一千万斤左右。

    就这一个小炉子,要正常运转起来,一天生产10万斤一点问题没有。因为那一炉铁水,几分钟就好了,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时间,炼一炉钢也要不了一个小时!

    虽然,这炉子制造本身是很麻烦的,也要一些技术,造价也高,管理难度也大,不过用久了也就习惯了。按照他的计划,就在邢州及附近两个州,要一共建立三座冶钢炉。

    今后要逐步加大这里的生铁开采量,推广铁器的使用。

    要知道,现在即便是铁器,也是高档物资。由于铁器是高档物资,这就造成工业、农业的发展大大受限,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问题。

    当然,开采铁矿的人力是个问题,不过武炎之早就想好了,今后,要用俘虏来才行!

    至于这俘虏的来源,当然只有打仗,而且必须打胜仗!

    不过,很多事情也不是自己能够掌握的。自己现在虽然是个部长,或者是兼着两个部的部长,但是权力着实有限。

    在封建社会,大事情必须皇帝准许。

    ……

    沙河县城在沙河边上,沙河是漳河的一条支流。河面不甚宽,河水也不多,水面也浅。

    武炎之与众人,沿着河边,骑马来到綦阳村。

    这里有几个很大的国有采矿场。武炎之上学的时候学过,知道这里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铁矿床,也称邯邢式磁铁矿。

    这里的磁铁矿品位很高,品位在50%的也比较多。

    实际上,当时的铁价很高,主要交通运输方便,20%也有极大的开采价值,这与现在我们的商业品位不同,现在的铁并不值钱。

    而邢州、洺州、相州,就是当时出铁最方便的地区,一是品位高;二是储量很大;三是运输方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