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九鼎1-《大周工程师》


    第(2/3)页

    这东西现在(唐代)岭南的产量倒是比较大,他们大多数也以金银为货币。朝廷和听之任之,不过五岭以北,几乎全部采用铜钱和绢帛交易,金银很少。

    亏得自己来了以后,每年都是增加了十几万两的银产量,不过黄金产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这也是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

    他想,还得再去看看运输九鼎的准备工作再,详细勘察线路,尽管孙判官已经勘查过很多次,并且让将作监对运输路线进行了平整,可武炎之觉得还是不放心。

    皇帝要亲自参加的仪式,可是不能丝毫马虎,要是在运输途中出现一点小的差池,自己的工作就前功尽弃。

    ……

    武则天看着武炎之离去的背影,她心里感到很温暖。自己这个侄孙,不但修建了功盖千秋的三受降城,还轻而易举的就击败了河北契丹李进忠和孙万荣的叛乱。

    不仅如此,在给自己祝寿这个问题上,他比任何人都表现得好,比任何人都更有孝心!

    她很满意!

    “婉儿,你赶快把王及善找来,我要与他商量这九鼎安放仪式之事。不过还要先确定亚献和终献的人选。”武则天说道。

    “遵旨。”上官婉儿道。

    武则天又在心里面,考虑起谁当亚献,谁当终献。

    古代的祭祀典礼,在摆放好祭品以后,必须要献酒三次。也称为献爵三次,这爵就是盛酒的器皿。

    一般来说,首献肯定是皇帝;亚献一般是太尉或者太子;终献是鸿胪卿(此时叫作:司宾卿)或者亲王。

    如今就有些不好办,因为太尉或者太子都空缺,至于终献倒是好办,亲王有三位,司宾卿有一位。

    武则天考虑了半天,终于确定人选,告诉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一听,倒是比较诧异!怎么会是他们?

    ……

    前面就讲过,武炎之的九鼎作坊安排在城北玄武门外。当时主要考虑,那九鼎很重,从上往下运输最方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