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次船队出来捕捞海蜇,大家也没想到会以这个大烟花作为收尾。 引爆掉鱼雷后,边防的官兵很是感谢他们担担岛的渔民发现了这颗“定时炸弹”。 同时他们这段时间会在小象岛上认真再搜寻一遍,确保岛上已经没有其它的爆炸物。 事实上,在改开前,他们就曾在小象岛附近拆过非常多的地雷和水雷,没想到,还是有漏网之雷。 如今海面上已经没多少海蜇了,继续捞下去的话,没有多大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李多鱼用来腌制海蜇的池子已经装不下了,现在连养虾厂那边都清出不少池子来,专门用来矾海蜇。 这一趟海蜇捕捞,不单让这些渔民挣到钱,还免费欣赏到了大烟花。 回到村后,一个个都摆起了酒桌,变成了“说书人”,摸过鱼雷的赵小六和赵二牛,瞬间就成了酒桌上大家说的牛人。 一个年轻人问道:“小六,敲的时候,你怕不怕。” 赵小六说道:“怕个锤子,我那时候压根就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就是李主任说是鱼雷时,真的差点尿裤子。” 可也有人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按理说,那玩意都生锈成铁疙瘩了,大家都认不出来,咱们李主任是怎么认出来的。” 村民也很疑惑,一时间完全想不通,他今年是大头家,可能是妈祖告诉他的吧。 而远在三百多公里外的台州海面,海面上几艘渔船正拿着长长的捞网,在海里面不停打捞着。 可越捞越觉得不对劲,这几个捞海蜇的渔民一个个都拧着眉头。 “老四,你那边怎么样,有没有海蜇啊。” 那位叫黄老四的渔民扯着嗓门喊道:“稀稀疏疏的,跟以前没法比啊,你那边怎么样啊。” “一样,很多海蜇捞起来都是破的。” 老渔民说道: “有没有可能是被海龟和剥皮鱼给吃了啊。” “水母那么多,怎么可能吃的完,再说那些剥皮鱼也只吃脚啊。” 其他渔民虽然觉得这种说法挺离谱的,可现在好像也没有更好的解释。 “看来今年赚不到钱了。” 直到他们捞到了一些看起来有点奇怪的海蜇,破掉的海蜇头里,居然还挂着网绳。 看到这一幕,大家联想到那些海蜇受伤的样子,这些渔民突然明白了,一个个脸都很黑。 “你大爷的。” “这是被人给截胡了啊,哪一个杀千刀干的好事啊。” 正在矾海蜇的李多鱼,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捕捞了整整五天。 李多鱼所有池子都装满了海蜇皮,而这些天,李耀国原本买的那些盐巴和明矾压根就不够。 而用来装海蜇的塑料罐的缺口更大,市里面的合作社压根就不肯卖那么大量给他们。 最后没有办法,还是陈元素出面打了个电话,这才买到足够多的明矾和塑料罐。 这件事既然让她帮忙了,作为生意人,李多鱼自然也匀了不少海蜇出来给新元水产公司。 李多鱼反正是不急,可公司的财务李耀国真的要急死了。 捕捞海蜇的这些天,每天公司的平均花费在三千五以上。 大头就是收购海蜇的钱,每天平均都要将近三千,再加上油费全包,还有运输钱、盐巴钱、明矾钱。 杂七杂八各种花费,五天加起来,一共花费了一万八左右。 钱都还没有影子,又烧了这么多钱出去,李耀国真的有点坐不住了。 要是海蜇销售不顺利的话,公司的钱,最多只能再运转三个月,到时候,真就要发不出工资了。 且到时候,也是花钱的时候,因为还要整理海带田,准备夹海带苗等等。 李耀国是真的很想说说他这个弟弟,可这个当事人却一点都不着急,在厂里指挥着工人。 “头矾的时候,明矾要控制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定要控制在两百比一。” 有些村民回道:“多鱼,两百比一怎么算啊。” 李多鱼骂道:“一斤肉放两百斤水里的煮,这样懂了没?” 村民挠着头:“懂了,懂了,多鱼就是利害,不像小超给我讲的,四个水桶,还有一个铁盆子,鬼才知道他想表达啥。” 整个三矾加工过程,差不多要一个礼拜的时间。 最早那一批海蜇已经差不多完成三矾的步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