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首辅现在是真的有些心慌,他害怕等自己致仕之后,这谢迁会跟着汤昊和小皇帝,三人组成“嫉恶如仇三人组”,直接把大明给闹个天翻地覆啊这! 可惜谢迁这辈子仕途太过顺畅,自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不是待在翰林院观政,就是进入东宫成为太子近臣,没经历过什么官场黑暗,更不了解民间疾苦。 “诚如中山侯所言,自我大明立国至今,倭寇之患始终未绝,反倒是因为沿海备倭卫所都司的糜烂,导致倭患日益严重!” “沿海卫所之所以糜烂,是因为卫所军官与商人勾结,买卖走私货物,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敛财。” 刘健大有深意地开口提点道,希冀着谢迁能够体悟到自己话语中的深意。 干吏就是干吏,只求目的,不论手段。 “那么,这些商人又是凭什么,有资格与执掌卫所的军官搭上线呢?” 直到谢迁一五一十地道出了这卫所军制的弊病,道出了为何沿海卫所会日益糜烂,可元辅大人依旧没有开口,而是满脸失望地看着他。 其实,刘健本不想选谢迁继任首辅,毕竟他刘健是一个循吏,而谢迁是一个干吏。 这个回答,就很谢迁。 谢迁说得情绪激动,脸色涨红。 “商贾向来卑贱,若是背后没有势力支持,他们别说与卫所军官做生意了,只要胆敢登门,就会被这些武夫丘八给生吃活剥了,连点血水都不会剩下!” “所以,他们背后站着人,那木斋你想想,这些商人背后站着谁呢?” 话听到这儿,谢迁的脸色已经很是难看了。 “他们背后站着的人,足以让卫所军官忌惮,不至于为了蝇头小利与商贾背后之人撕破脸皮,那么这些商贾背后之人,到底是谁呢?” “比如我大明与倭国的勘合贸易,日商每一次都会采购大量的如生丝、药材、字画、书籍等中原特产,那么木斋你想过没有,这些东西从何而来?” “单论生丝,江南就是为整个大明的生丝生产中心,苏州“家杼轴而户纂组”,织造花罗、素罗、缎、绸数十种,杭州成为各地“大贾不远千里而求罗、绮、缯、帛者必走浙东”的基地,嘉兴“蚕桑组绣之技衣食海内”……” “或许你会说,还有川蜀,“蜀锦工甲天下,特设织锦坊供御用”,保宁“有丝绫文锦之饶”,还有山西“潞绸”,“潞城机杼斗巧,织作纯丽衣天下”……” “但不管是川蜀还是山西,他们都距离沿海太远,哪有江南之地占据了地利优势方便!” 刘健不再去看谢迁,而是自顾自地站起了身,向屋外走去。 “木斋,沿海卫所之所以糜烂,是因为有人想要它糜烂;沿海倭患之所以猖獗,是有人想要它猖獗!” “这一次,中山侯汤昊,出兵剿的不是“倭”,而是“卫”,而是“绅”!” “用不了多久,老夫就会致仕了,这首辅之位,只有伱来做!” “凡事不要只看皮,要看骨要看里!” 谢迁豁然转头,下意识地追问道。 “元辅大人,既然您一直心知肚明,为何还要……还要……” 刘健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谢迁。 “还要……如何?” “作壁上观,冷眼旁观,尸位素餐,对吧?” “但是你想过没有,老夫又能如何?” 刘健冷笑道:“你谢迁不是江南士绅的一员吗?哪怕你自己洁身自好奉公廉明,但是你的家人你的族人你的乡人呢?” “这大明呐,文臣缙绅把持朝政太久,久到他们都快要忘记了,大明王朝的真正主人,并不是他们,而是皇帝陛下!” “老夫只是一个循吏,只能竭力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只能确保大明王朝不会彻底崩盘,你明白了吗?” 说完这些话,老首辅就离去了,留下了独自陷入沉思的东阁大学士。 这些话,刘健压在了心中很久,今日一吐为快,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他并不是在责难谢迁,而是在点拨于他。 刘健希望谢迁能够正视自己,能够真正见识到这大明官场的丑恶! 仅仅只是做一个一心为国的干吏,那样自然远远不够。 内阁首辅这个位置,要的是能够稳定住朝堂大局,能够维持大明王朝的正常运转。 因为内阁票拟之权,内阁首辅其实是代皇帝决策,若是如同谢迁这样眼中非黑即白,恶人全都该死,那这大明迟早会出大乱子! 刘健希望谢迁做出改变,至少变得明智一些。 如若不然,那这内阁,只怕要引进新人了。 离开文渊阁后,刘健再次来到了吏部衙署。 天官大人原本正在小憩,他今年已经整整八十岁了,是不折不扣的耄耋老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