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总宪张敷华有些犹豫,可他终究还是个读书人,自然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小皇帝开此先河。 “陛下,读书人在朝为官,在乡为绅,乃是朝廷基石,不可如此……苛责啊!” 三位真王表态了,其余廷臣自然也不会坐视,毕竟这可是跟他们自身利害攸关的事情! 是以满朝廷臣纷纷以头触地,跪请小皇帝收回成命,不要开此先河,革除功名! 见此情形,朱厚照顿时就气笑了。 他也懒得再上锤子课了,直接从月台上面走了下来,冷冷地看着这些廷臣。 事实上,革除功名这记损招,是汤昊教给他的。 他们君臣二人就兵部官员处理一事,得出了一致结论,那就是直接给湖广乡党来一次狠的,将这五十六人革除功名终身不予录用! 如若不然,这一次将他们逐出了朝堂,只要李东阳还在朝一日,他们就有重返朝堂的机会,那不是纯粹恶心人吗? 当然,小皇帝也明白,功名就是这些文臣缙绅的底线,这是基于何天衢一事得出的结论。 其实汤昊事后经过认真思考,假设他当时答应了何天衢的条件,保住何天衢的官身保住他的功名,那这何天衢是不是有胆子敢直接检举揭发李东阳呢? 偏偏汤昊当时没有深思细想,只是觉得这个何天衢做官做得脑子糊涂了,都特么沦为阶下囚即将问斩了,还想保住自己的官身自己的功名,简直就是要功名不要命! 而后事实证明,他何天衢正是要功名不要命! 既然检举揭发李东阳都不能保住自己的功名,那失去了功名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何天衢很是干脆地当着汤昊的面儿,一头撞死在了墙壁上面! 这就是大明读书人的真正写照! 功名比命还重要! 要功名不要命! 朱厚照也从汤昊口中知道了这个道理。 但是他现在就是想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大明读书人都是这样,为了读书人的功名,可以置国朝大计于不顾,置江山社稷于不顾!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朱厚照冷笑道:“他们五十六人,结党营私证据确凿,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贪官污吏!” “朕只是想要革除他们的功名,避免这五十六贼继续侵占国朝利益,继续回乡做什么士绅老爷,难道这也有错?” “这功名,不是你们读书人的,而是朝廷给你们这些读书人的,朝廷之所以如此优待读书人,是为了养士取士,是为了培养出为国尽忠的贤才干吏,而不是一群贪腐受贿、结党营私的蛀虫米虫!” “既然如此,那朝廷为什么不可以收回他们的功名?难道还要朝廷花钱养着这些蛀虫米虫吗?” “元辅,总宪,大冢宰,你们三位告诉朕,这算是哪门子的道理?” 三人闻言一怔,面面相觑后都没有吭声。 道理? 没有道理! 大家都知道伱是对的,但就是不能开此先河! 汤昊看着眼前这一幕,顿时就笑出了声儿。 “啧啧,寒窗苦读十几年,说得好像真的很辛苦一样!” “这读书人从得了秀才功名开始,就不用承担赋税徭役了吧,就可以去做授课先生收受束脩(学费)了吧?从获得举人功名开始,免赋税增加到了四百亩,光是这减免的赋税就足够举人一家吃喝不愁了!” “那么也就是说,读书人其实只要读个几年书考中了秀才,就可以开始捞银子了,要是还能高中举人,那就是正儿八经的乡绅老爷了,靠着各种手段侵占兼并四百亩田地,没事儿还能纳几房小妾!” “这算是哪门子的辛苦?” “你们怎么不去问问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耕户?” “你们怎么不去问问那些千里服役做苦力的工人匠户?” “你们怎么不去问问那些奔波劳碌做买卖的卑贱商户?” “辛苦?如果这他妈都算是辛苦的话,那你们读书人别考科举了,这个官让给农工商来做,可好?” (本章完) 第(3/3)页